• 货源通是一个正规货源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信息前必须先实名认证,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高仿和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同时欢迎网民监督并向我们举报!
潮服
自主品牌潮服
化妆品
自主品牌化妆品
运动鞋
自主品牌运动鞋
包包
自主品牌包包

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分类 > 网店帮助分类 > 男装货源 > 10.27 今天看到消息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要大修,其实还是稍微松了口气的感觉,希望世界越变越好吧!!—————以下为原答案刚刚看完!我觉得太可了!!!细节什么的都做的特别强迫症友好!1.play gro

10.27 今天看到消息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要大修,其实还是稍微松了口气的感觉,希望世界越变越好吧!!—————以下为原答案刚刚看完!我觉得太可了!!!细节什么的都做的特别强迫症友好!1.play gro

来源:用户发布( 如存在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发布时间:2019-10-29 06:11

[] [] []

10.27 今天看到消息说未成年人保护法要大修,其实还是稍微松了口气的感觉,希望世界越变越好吧!!

—————以下为原答案

刚刚看完!我觉得太可了!!!细节什么的都做的特别强迫症友好!

1.play ground那个应该有人说过了,三个递进关系,这本该(曾经)是我们的校园,这过去是我们的校园,现在我们也希望这还是我们的校园。【小黄鸭的英语口语真是好评!】

然后引入胡小蝶跳楼的play ground…震撼

2.人名也太优秀了,胡小蝶同学最终像一只死去的蝴蝶一样殒落,魏莱同学葬送了很多人的未来也葬送了自己的未来,郑易警察叔叔为了追求心中的正义来推动真相水落石出,陈念最后的结局也是在她一念之间

3.两个班主任鲜明对比,前一个关心同学,后一个空喊口号。全班同学那句有气无力的“知道了…”真是过于真实哈哈哈哈

4.小北弟弟真是奶凶奶凶的哈哈哈,不过刑事责任能力是16岁呀我的傻弟弟,虽然18岁以下不适用死刑就是了……

5.最后在警车上聊作文——给20年后的自己的一封信,说以前怕,但现在不怕了,应该是看到法律的正义得到声张了吧,共同保护used to be的play ground,希望生活越过越好!

6.最后小跟班小渺是去整了个形吗?为了让大家不在欺负她?这一点我看的不太真切,好像是搞了个眉毛哈哈哈

总体看下来还是挺压抑的,不敢相信现在校园欺凌的手段已经这么恶意了,甚至还有“轮到你了”这种事情,有的人懦弱,有的人反抗,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努力改变命运,除了某种程度的自救以外,他救也必须落到实处了。那种“我还没成年,判不了多久”的思想真的应该在青少年心中根除,刑法是为了矫正而不是给了少年肆意而为的理由。

片尾像药神一样列了一大堆目前的措施,但很遗憾没看到一部法律,只是部门规章。仅靠教育部牵头或许是远远不够的,呼吁得到更多的关注吧…把play ground还给所有的孩子们

我印象比较深的

第一个是陈念出狱后又参加了高考,因为电影最后一段有电脑阅卷的画面,并且明确看到了2015字样,而且题目正好是当年全国卷的题目“给20年后的自己写封信”。

PS :至于为什么陈念在2011年高考后说老师押中的高考题目是这个,微博网友有分析说是陈念只是把自己想的告诉小北,并没有说实话,因为小北也不知道真正的题目是什么,碰巧的是,四年后,正是她自己押中了这道题。

第二个是我比较感动的点,在陈念被警察保护的那天早上,小北把雏菊绑在了她走过的路上的栏杆边。

这部电影细节真的太用心了,值得N 刷。

魏莱死后,女警审问陈念时,陈念说:“你敢让你孩子来到这世界吗”

然后怀孕的女警就愣住了

是啊,你放心让你孩子来到这世界吗

遭受校园欺凌,无人保护,甚至是“正义”的警察都不能保护他们

事情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你永远不知道有多痛

最后,年轻男警察郑易和上司对话时,上司说,一个好学生,一个小混混,本来能走一个,你非要把两个人都拖下水——终于成熟了。

郑易不说话,面无表情,之后转身要下楼。

上司问干嘛去。

郑易说,困了,睡觉。

我记得电影前面郑易说过,在当上警察之后,就特别喜欢睡觉,因为有不想去想的人和事。

这起校园欺凌事件似乎有了结局,总算不会有人再时时刻刻地活在让人恐惧绝望的阴沟里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郑易应该也想到了,校园暴力的解决根源也许不在学生身上,而是家长。

电影结束时,荧幕上出现了很多未成年人保护法或法案或方案,我高兴这个领域有了进步,但也无比期望这一问题可以连根拔起。

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我有时候在想这一代一代的暴行传递下来,是多么的悲哀。

我不知道上层建筑是什么样子的,但我真的觉得,如果要根本解决这样的问题,一定是需要宏观战略的。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啊。。。会变好的。

陈念的妈妈是违法者,做着为人不齿的事情,但对孩子,她一直都是鼓励积极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陈念才有动力去拼搏高考。如果她妈妈想刘北山他妈一样,陈念还会相信读书有用吗还会坚持拼搏高考吗

女警察怀孕期间坚持办案,唉,职业不易,但说实话,她的审讯方法我是觉得有问题的,她一定要刺激陈念,才能完成审讯吗?也许警察审讯时,就是要专门刺激对方的弱点,让对方崩溃,但我真的好心疼陈念。

还有,电影表现的高考氛围,这种畸形的氛围观念影响了太多人了,以至于很多学生眼里只有成绩。如果说高考完,就算是大人了。那这群大人也太不成熟了也太危险了甚至糟糕。我支持高考,但是我认为教育理念是需要改变的。

(我希望有一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做一辈子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为什么这么难,是因为人性吗,唉不想了,我就是想很多,读太少,做得也不够。。。)

还有小北关进少管所,他的两个同伴失势后被其他混混欺负的场景,很有讽刺和现实的意味

一开始的镜头是陈念在教英语,我以为她是学校的英语老师。

后面她自首了被判了刑,我还在想有过案底的人是不符合带编教师的招聘条件吧。

但是最后我看到她那个单位是家英语培训机构,并不是公立学校,这就说得通了。

所以说,有些东西不是过去了就过去了,真的是会跟随你一生的。

顺手一答,莫名其妙这么多赞……(ー_ー)!!

———————— 分割线 ——————————

以下原答案:

为了帮助陈念更好地复习,小北新安了一个吊灯,是粉色花瓣的造型,很有少女气息。

指虎。这个一闪而过的镜头我记忆特别深刻:小北的床边桌子上有一台老旧的游戏机,游戏机旁边是一枚“钢指虎”,指虎这玩意儿我高中时见过,便携易藏威力大又便宜,平时揣在兜里,要用时手伸进兜马上就能套进手指开打,不容易留下外伤,是种阴狠的武器。这就是真实,真正混迹于地下场所的打手混混,要的就是最实用最便携最便宜的武器,谁会真的整天背着开山刀和钢管棒球棍出街?脑子瓦特掉了。另一个层面上,游戏机代表了童趣,指虎则是血淋淋的现实,这种小细节的处理非常戳我。

经知友们提醒,从“虎指”改为“指虎”

说个小细节吧,太平间里,魏莱的妈妈在看到女儿的尸体的时候都没怎么激动,但却在魏莱父亲生气的甩手走人的时候情绪崩溃。(说的再进一步,魏莱恐怕只是魏母用于维系与魏父正常关系的工具)

这样一个一味依赖丈夫,靠着运作人际关系过上好生活的女人,才会把孩子教育成这样。女儿张口闭口“我妈说”,她成为了比她妈更过分的利己主义者。

更新1——

那个在警局录口供时,魏莱的跟班A说——“她就是装可怜就有男人保护她,男人都是猪吗?”

就是这个女生,在学校要求她们几个女生离校的时候,被父亲暴打。在影片末尾,她试图背着喝醉的父亲离开,未果,一个人孤独无助。

一个成长在单亲家庭,要学会坚强。还要面对父亲的暴力,她渴望被帮助被保护,但要在残酷的“丛林”中生存下来,她不得不伪装自己。(一个不论如何努力也无法得到父亲关爱的少女,面对另一个靠“装可怜”轻松获得男人的保护的少女,内心会产生多大的仇恨。)

跟班B在学校被要求离校时,其母亲下跪求老师,于是这个一直伸出于弱势家庭的孩子,为了不被孤立不受欺负,选择加入“强者”。

这些“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影片不是单纯的在讲校园霸凌,也不是单纯的在讲受害者,对于“加害者”的刻画,展现的是校园霸凌背后来自学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问题,这是本片高明的地方。

补充一下,本片真的是比之前的某同题材电影强太多了,那部电影反面角色太过标签化,一味强调受害者的可怜,这简直就是在浪费这一题材的。校园霸凌可以深挖的点还有很多,《少年的你》开了个好头。

更新2——

全片中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了几个学生中间,而学生群体在校园霸凌中的表现缺并没有太多,以至于胡小蝶的自杀,其铺垫都显得有些力道不够。但影片给留出了很多脑补的空间。比如女主面对自己座椅上的红墨水时,有插入胡小蝶的同样遭遇,胡小蝶选择了坐上去。我们试想一下吧,一个高中女生,裙子上满是血红污渍,她将会在学校里面对怎样的场面。这才是她对女主说的那句——“你们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背后的惨痛经历。

胡小蝶喝那杯酸奶,是因为她知道自己即将跳楼,是等不到酸奶发下来的。

小北第二次见陈念就说要保护她,他是怎么知道她需要被保护呢?

陈念第一次被校外围堵时,有一个俯视的镜头,应该就是小北的视角。但他选择忽视,没有出手相救。因此当陈念来救他时,他非常震惊也内疚。所以才会说要保护她,一是为报答,而是为内疚。

电影结尾,陈念拉着女孩送她回家,小北默默跟在身后,正是印证了那句话——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少年们直怼到镜头的脸,都像在质问这个世界,为什么不帮帮我们?

在警车上,陈念问小北,如果重来一回,你还会这样做吗?小北回答,我不想有这个如果。

他不后悔这样做,但他不想陈念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经评论指证)

魏莱说要考北大,她家里很多奖杯都有特写,她自己也说不能再复读了,所以应该是父母逼着她考的,因为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不优秀。

反派永远死于话多。

陈念第一次被小北壁咚时,被钳住双手后有一个努力往上移的动作。看花絮说这里有个摸大腿的动作但是被剪掉了,所以小北那时候是在摸念念大腿,而她是在努力躲。

四字弟弟肯定用掉了毕生的害羞〃∀〃哈哈

1.胡小蝶喝的那杯酸奶,吸管被用力咬得很扁很扁。

2.陈念班级群里有个人的头像出自电影《出租车司机》,很抢眼的莫西干头。

3.陈念妈妈是买面膜的,家里很多快递箱,影片里有陈念和小北帮她送货并收钱的剧情。开头有陈念在ATM存钱,后面陈念把银行卡给了小北还债,她应该是有一笔存款的。

4.为了防止再有人跳楼,后面学校的走廊都安上了不锈钢栅栏。

5.郑易警官吃完重庆火锅后长痘了哈,还是太年轻了。

6.陈念和小北经常搭的扶梯是重庆著名的皇冠大扶梯,长112米。

7.小北喜欢吃乐事薯片(这是广告?)

8.小渺T恤上的英文:I NEED MORE SPACE。

9.陈念英语课本里的话是王尔德的:我们都是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10.黑色口罩,想活命就闭嘴都是在模仿那个强奸犯。

11.魏莱被杀时戴了白帽子,陈念被带到警局时带上了黑帽子,不知道导演这么安排的用意。

12.栏杆边的雏菊,二刷都没发现原来是绑上去的。

13.郑易警官在把陈念送进监狱后,大白天的说要去睡觉。

14.最后陈念和小北两个人是在两辆警车上的,两辆车警车再路口分开了,应该是暗示两个人的人生错开了。所以警车上两人的对话是幻想出来的。

15.豆瓣的剧照里,看到剧组都跟周冬雨易烊千玺一样剃了寸头,可以说够可爱了。

说在开头这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没有一个多余画面。

我已经刷了两次,上一部二刷的电影是哪吒

陈念和胡小蝶去搬牛奶——因为只有陈念愿意陪胡小碟去。

胡小蝶先拿了瓶牛奶——最后的反抗,也可以说是想“通”了。

咬吸管——她在犹豫,可能在想为什么是我呢?以及是否要去死?

喝完的牛奶瓶放在最中间——人群里被霸凌孤立的胡小蝶

陈念戴上耳机,耳机里的英语在说——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大家都朝一个方向看去是世界非常安静——重大事件往往都发生很平凡的时刻

盖完衣服后陈念回眸被拍——暗示她成为下一个被霸凌者

陈念被警察问话后回到教室凳子上有一滩红墨水,胡小碟坐下去,陈念没有——故事走向不同的结局

陈念被魏莱推下楼梯——魏莱被陈念推下楼梯

陈念决定给郑易打电话——转场画面太阳漏出云层

三个女孩只是退学了之——太阳又被云遮起来了

第一次亲吻,她救他——第二次亲吻,他救她

陈念第一次去小北家吃泡面时的一句话,有没有人教过你怎么说话啊,小北反应很激烈——因为真的没有人教过他,他的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二刷这里也是一个泪点)

施暴者三人组去找陈念,陈念藏在垃圾桶里,铃声响起,许淼没有告发陈念——陈念才会陪她回家,以及被骗受到严重伤害。

小北说我走在你后面,你回头我就在——陈念站在阳光下,小北站在阴影中

小北被抓去派出所,让受害者辨认时说:想活命就闭嘴——得知强奸案的关键细节,后来模仿制造证据

高考时连日暴雨——魏莱死亡,小北陈念进入困局,不可解

小北一直都穿连帽衫,路过摄像头就把自己遮起来——最后抬头看向摄像头活在了阳光下

陈念被警察接走,二人开始在警局接受审讯——陈念出门时拿的是小北戴过的帽子

两人一起剪圆寸拍第一张合照——小北为了隐藏他和陈念认识的事实,被删除

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所以小北那么坚定的帮陈念顶罪,因为陈念是第一个向泥沼中的他伸出手的人

郑易(正义)爱睡觉,魏莱(未来)没有了。

陈念自首后和小北在去往监狱路上对话时——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他们的脸上

最后的阅卷画面出现了2015年字样——陈念出狱后又参加了一次高考

小北为陈念绑的小雏菊就像是把他的希望送给陈念。

最后小北出现在画面里,全厅的妹子都在惊呼/小声地尖叫(包括我)

二刷时我和弟弟说:她们会尖叫话音刚落就发生了,不信你们也可以等待那一刻。

答案已更新

———————————————————

1⃣️没有人说押题吗!!!

刘北山不知道押题什么意思 问陈念 又说他不想知道

但是后来他问陈念老师押题押中了吗?肯定是自己去查了资料。

说明他只是表面上不想读书 内心还是很希望离陈念的世界更近一些的

他只是被母亲抛弃后被迫放弃了读书 这么一个细节让小北的人物形象更有层次起来 也对一个“小混混”甘愿为一个好学生放弃自己的一切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

2⃣️ 大家都看到了王尔德的那句话

有人注意到底下的课本内容吗?

“......that you want your school to provide first aid courses.”

联想影片主题和片中老师警方的一些行为,不仅对校园暴力存在某些不作为,甚至在审讯时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

把名言抄在这句话上面也是很耐人寻味了

电影中施暴的女生有三个,其中有个女生性格暴躁,每次都会第一个动手的。电影中她被请家长,他的父亲只会求老师,然后在老师拒绝后又开始打孩子。然后在电影的后面还有她背着醉酒的父亲回家的镜头!一个这样的环境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充满了自卑,所以才会通过欺负别人来获得同伴的认同和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所以才会如此积极!同时也在后面对陈念有人保护耿耿于怀,反复说她就是装可怜就有男人保护她。原因也正是因为她的父亲不能保护她,软弱无能。让她内心绝望!

魏莱欺负了陈念,未来欺负了陈年

陈念杀死了魏莱,成年杀死了未来

郑易抓住了陈念,正义抓住了成年

陈念得到了630,陈年得到了刘北山


成年不可怕

可怕的是麻木随波逐流的心

勿忘初心

少年的你

一直都在

加油

结尾处理,成年后的小北出现在了陈念的后面。这时候一般人的电影经验会想,这是不是一种表现的意象,然后镜头给到了监控的视角,其实是要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真的。这个镜头的末尾,小北直视了监控镜头,他终于可以什么都不怕,不用带着帽子心中惊慌了,他肯定入了正途,也有了一个美好的现在。


我是铁石心肠的人,但从小北让陈念写那张纸条,我就开始掉泪。

那纸条上面写,“陈念欠小北一次”。这种小男女的约定,像极了偶像剧里的俗套。但那个场景里,陈念躺在床上,她心中是怕的,怕小北上来做点什么,而小北也知道, 陈念是怕的,所以她一直睡不着。


于是小北让陈念写了那张纸条。说是欠,其实是一种宽慰,告诉你,你已经写下了条子,事情以后再说,不用再担心今晚了,你踏实了,我们都踏实了。而且写完了条子,小北还说了句,明天还要早起,把自己的用心做实了。你就会觉得,小北没文化,没上过学,却不乘人之危,更知道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事情,他多聪明,又多善良。

陈念问,你能保护我么,小北站起来,陈念往后退,这时候镜头给到了陈念穿的小北的夹脚拖鞋,一个小脚放在大拖鞋里面,往后退,不知觉地退,那一瞬间,陈念的弱小跟顾虑就出来了。

再补充一个。小北开始接触陈念之后刻意躲着摄像头走,看起来是为了保护自己,其实是为了保护陈念,从一开始就不想影响这个姑娘,而是在暗处,把她守护起来。这一方面是出于愧疚,因为陈念第一次被魏莱堵的时候,他看到了(有一个上方斜俯拍的手持镜头,就是他的视角),有力量,却没有帮,但自己被打,陈念好小一个,非亲非故,却来救他。另一方面,也是他的少年义气,有恩必报那种。因为对于他自己来说,他已经是进去的常客了,躲摄像头,其实没有必要。

ps

两人睡觉的时候,陈念问,你硬不硬,小北特别惊讶,觉得陈念一个好学生怎么会说这种话,然后提高声音问了一句,你说什么?结果是问沙发硬不硬。这是曾国祥的恶趣味了,这种梗彭浩翔也经常用,果然人以群分啊。但用到这里,我只能说,恰恰好。

然后写了一篇系统的影评,链接附送

不是流量与明星的胜利,是现实与细节的胜利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8571237/answer/869865847

片尾「特别鸣谢」中有一个加框的名字——卢凯彤

电影在影像方面做得非常突出,大量的特写镜头、手持、跟拍,光明之处拍得到阴暗和压抑,混沌之中又能看得到光亮和温存,营造出非常强烈的恐慌感和对比,把情绪通过镜头一下子就给到了观众,非常绝!这得益于摄影余静萍对镜头的灵活运用。

余静萍在电影杀青时候发的微博

据报道,在电影拍摄过程中,余静萍的伴侣卢凯彤在香港坠楼身亡,余静萍火速赶回去处理后事,然后回来继续工作。而在片尾的「特别鸣谢」中,也看到了卢凯彤的名字,感慨,也感谢。

其实,我个人特别能理解为什么郑易坚持要让陈念认罪。

就像老警察说的,非要把他们两个都拉下水吗,让一个人清白不好吗。

这让我想到了心理学上很有名的牺牲理论。如果在铁轨上有五个人,马上火车要经过,这五个人必死无疑,你的呼喊声被火车的轰鸣声掩盖,而在另一个岔路口只有一个人。你手边有一个可以让火车改道的按钮,你会按下去吗?

如果是你看到陈念马上要被呼啸的火车带走,而另一条岔路是小北,你会让火车改道吗。

郑易并不止代表了正义,还有成年人的理智,他深深的知道长大之后那些伴随而来的新的问题,他了解人性。

假如,我是说假如,故事的发展变成了白夜行,一人背负黑暗,一人走向光明。最终,结果也只能是抛弃,逃离,内疚,怨恨。一个人在太阳下站的久了,再也不会想回到阴影里,慢慢的,连带着落在阴影里的影子也会想割掉。

看似暂时牺牲一个,保全一个,是少年郎的全力以赴,少年郎的温柔,少年郎的牺牲,少年郎的承诺。实则毁掉两个人的一生。

一旦他为她做出来一辈子的牺牲,两个人一生都会带着枷锁,一生都无法再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相爱。

这些成年人郑易懂。少年不懂。

平等对成年人来说多么的重要。

不掺杂感恩愧疚的相爱多么重要。

最终,陈念成为课外辅导老师,小北也是很普通的普通人,连个人共同承担过,共同成长,才能相爱相守相知相望。这才是平凡理想的结局,而不是雪穗的悲剧。

电影的最后,陈念看到一个疑似被欺负的女生,陪她走回家,小北依然不近不远得跟在她们身后。我愿意相信,这时候的小北是来接陈念下班的,如果没有这个女孩子,他们会手牵手光明正大的走在路上。之所以像以前一样走在后面,是为了守护这个小女孩的自尊。毕竟没有学生愿意把心里话说给老师的男朋友听。

从前的受害者,投身了教育事业,能弥补教育者的冷漠。

真的是很理想的最后。

跳楼的胡小蝶,手上有一根扎头发的黑色橡皮筋。

放下头发的时候会顺手把橡皮筋绑在手腕上、细节很生活。


一,道具单拎出来都有强烈的表达功能,但又“不起眼”完美融合在整体里。

围攻陈念的时候,魏莱(周也饰)手上拿的是一把裁纸刀,性质是“文具”;而小北警告她的时候,拿的可是一把真正的刀。

乖乖女和小混混,一个用文具当凶器,一个拿凶器保护人。

真讽刺。



陈念第一次跟小北回家的时候,床上是一堆堆摊开的衣服。

按照这个邋遢男孩子的生活习惯,衣服应该扔的哪哪都是、但唯独睡觉那一小块地方没有。

醒来以后就出去混,哪有时间操心“把衣服搬到刚睡的地方放着”。



所以,我觉得放着的衣服说明他出门找陈念之前,精心挑选了一番“见她我要穿什么”。

无论是陈念妈妈离家时背着大袋子、拖着几个大纸箱的心酸背影,还是她和很多人住一间的破烂小屋、靠墙那张上下铺上层堆着“非床上用品”的场面,每个细节都很有情绪和信息量。



二,没有无用的闲笔,用拆分式“边角料”来聚合庞大信息量。

说一下“霸凌三人组”的站位。

带着老鼠去陈念家的时候,魏莱和小渺站在一起,魏莱正对着门,而小渺背对着

她的肢体语言,每一个细节都写着被动的“屈从”。



而罗婷(刘然饰)则格外主动,她负责“包抄”,还很享受,一边晃着手上的东西一边走过来。

发现垃圾桶里有人之后,小渺没有说话,很快被魏莱气急败坏指挥走了。

请注意她没有反抗,她只是“混”了过去(做一件好事)。



三人组里的构成模式、内在关系、人物特色都很微妙,但如果电影用整块篇章大部头内容来刻画她们仨,重点会跑偏、节奏会串味,所以她们的庞大信息量,被切割进了很多“边角料”里。

两次审判和几次围攻里,小渺和罗婷的独立镜头加起来总共也未必有一分钟,戏份很少,但都很精炼、很透。



警察审讯胡小蝶死因时,罗婷毫无求生欲,晃着腿满不在乎轻蔑“胡小蝶那个圣母婊”;

当众被父亲毒打,她似乎也是家常便饭,熟练护着头部卷缩身体挨打。

电影最后,罗婷在街边背起烂醉如泥的父亲,面无表情,大概早已习惯、麻木。



她的共情系统好像是失灵的,唯独对魏莱不一样。

郑易质问“所以你们霸凌陈念”时,罗婷很气愤“谁霸凌谁啊?魏莱都快被吓死了!”非常自然且真诚地站在魏莱立场感受。

陈念忍无可忍反击砸球的时候,也是她眼疾手快推开魏莱。



魏莱死后,除了亲妈,也只有她崩溃痛哭。

这个姑娘真心真意把魏莱当好朋友,两肋插刀、不惜为她和全世界为敌的那种好朋友

但是呢,对方口中她不过是个随时可以被丢弃的蠢货。



严重缺爱导致她错爱魏莱,三观扭曲,混搭着走错片场的义气,很可悲,但至少她爱过,尽管从未被爱。

而小渺呢?头到尾她只“怕”过。

电影中三个人的姓名出现次数都很少(尤其是罗婷),恐怕很多观众都记不清每个人叫什么,但一定能清晰感受到每个人的特点,这就是“边角料”严丝合缝的对味。


口语的“高级感”

小北和陈念说起自己母亲的那一段,没有任何背景音乐。

在影视剧综动辄用铺天盖地的煽情音乐操控情绪的常态里,这份安安静静的朴素感,太难得了。



这段中的台词我也很喜欢,小北说“我高兴啊,肉包子不是经常能吃到的”。

简单,细腻,真挚。

比起电影中那些出圈的当红台词,我其实更喜欢这些简简单单的口语。



一,口语的“难”。

隔壁综艺节目里郭敬明大言不惭往脸上贴金“国内第一部讲霸凌”、却尴尬成车祸现场的《悲伤逆流成河》里,董力说“我妈说燕子再渴也不会喝地上的水,体面的人就算断了手脚也不会乞讨。”

女孩说什么“仙人掌不能被捧在手心”。

太尴尬了。

(李诚儒说“如坐针毡、如芒在背”的就是这段戏)

(董力演技拖后腿固然是重要原因),台词本身也很尬。

抒情性文字出现在小说里当然没问题,但书面语和口语不同。

出现在电影里,调性也要很讲究才会合理;而这样当对话直接上,非常容易生硬、矫情“四十五度叫忧伤仰望天空既视感”。

很想晃着编剧大喊:说人话啊!说人话!

我一直觉得,编剧真正高深莫测的厉害之处,不是写出多华丽的“金句”,而是写好最普通最日常的口语。

符合角色身份的,又能打动人的好。

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



“她也没什么本事”,是小北以一个混社会的过早独立的“类成年人”眼光,来审视母亲的养家能力,来平息被抛弃的怨恨和痛楚。

小北说“后来我回去看过,她搬家了”。

她搬家了,这四个字像炸弹一样戳中了我。



被嫌弃的儿子是自己出走还是被变相赶走?

母亲找了吗?

他是什么时候回去看的呢?

实在撑不下去、最走投无路心灰意冷的时候吧,结果发现母亲已经搬走了。

这四个字比一切凶残暴力的场景都更残酷吧

小北眼眶乌青,默默背过身流泪。

母子连心,天涯离散;至亲之人,至疏之语。



如果换一个团队来拍这段,可能会怎么拍?

在小北说台词的时候切闪回画面,小孩子哇哇大哭,母亲边打边哭,视效上眼泪横飞、音效上疯狂煽情。

眼泪不要钱地煽乎,很容易过“满”而产生廉价质感。

安安静静的几句话,效果可能比拍成歇斯底里嚎啕大哭的场面更打动人。



二,“水草”式台词的整体感。

此外我也有一点小小的疑惑。

陈念第一次来家中和小北吵架,“壁咚”那场戏很精彩,和各路言情剧里的花式撩人姿态完全不同,充满了荷尔蒙和权力的愤怒。

小北说“我就是个小混混,没必要装什么教养”。

吵架时的口语,说“没必要装什么教养”会不会太斯文了些,是不是可以更糙一点、更“脏”一点?



电影拍的是非常生活的场景,台词要尽可能自然、口语化,但同时又要有一点可以拔高的承载。

《少年的你》中的很多台词,如果脱离电影单独拉出来看,很容易有“青春疼痛文学”和QQ空间忧伤签名的嫌疑,但放在电影里的实际效果却厚重、动人很多。

因为整部电影的基调很实很完整,台词处理上尽可能规避无病呻吟的抒情式表达,借助适合的场景、来表达更自然的情感。



比如小北送陈念时停在一个斜坡上,“你往前走,我会一直在你身后”。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镜头语言、音效、表演、台词,任何一个环节哪怕有细微的差池,整体感觉都会变调跑偏。

前者是具体场景的双关,后者被穿插在一半梦幻一半粗粝的现实中

木心说《红楼梦》里的诗歌像水里的水草,不好脱离书单看;《少年的你》中的台词也是这种“不能单看”的关系,台词和镜头、人物、情感长在一起。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

电影一开始是胡小蝶的死,她死前喝了一罐牛奶,咬扁了吸管。她在挣扎,自此她成了这部电影的鬼魂,给后面所有的故事添加了压力。她是怎么死的?电影表现的很少,只有陈念说了一句“我为什么不理胡小蝶?她想跟我做朋友,我其实挺喜欢她。”作为一个从小被欺负到大,并且是成长于最顶级的校园暴力环境的我来说,里面有很多细节。

长期被欺负的胡小蝶和陈念选择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胡小蝶希望找到一个朋友,才能熬过这段暗无天日的时光。也许她懦弱,她无助,她成绩不好不能引起老师的关注。我有一个同学也是这样,叫他A吧,我们就读于一个农村初中,山东的民风比较彪悍,校园暴力是没有尺度可言的,每一天都是以命相搏。我入学之后见证的第一次打架,就是20多个男生把我们平房的教室围住,从外面拿椅子把窗户砸碎,一个一个跳进来,堵住所有的门窗出口,来我们班抓一个男生。把他打到半死。满地是血。

在这样的学校里,A是一个笨笨的男生,不是独子,家中有个哥哥。A太笨了,所有的功课都不及格,性格内向,身材矮小。同学喜欢欺负他,抢他的午饭钱,撕他的作业本,让他帮别人抄作业,让他去小卖部偷零食。做不到就是一顿打。他去找老师,老师也要打他,毕竟他不交作业还偷东西。所以他就逃学,然后被他爸打。每个人下手都狠。最后在初三(我们那一届初中要读4年)的一个晚上,他喝了农药死在自己家的大衣柜里,没人知道。3天之后他妈才发现。

这个男孩就是胡小蝶,他一直希望能在学校里找到一个朋友,也许这是他能坚持下去的最后希望,但是没人敢跟他玩。大家都知道他被那群调皮的孩子盯上了,跟他玩就是引火上身。他最后只能孤独的死去,死之后是我去给他收拾的书桌。桌洞里的每一本书都是皱的,被手用力抓出来的皱,他也在挣扎。

而我就是陈念,我选择了跟这个世界不发生关系,我选择熬下去。我跟A有点像,我也很瘦小,我爸也喜欢喝酒喜欢打人不关心我的生活。但是我比A有熬下去的资本——我成绩特好,所有老师都喜欢我。级部主任指望我给学校拿奖,校长指望我提高名牌高中的升学率。我心里有底,这些人不会真的把我怎么样,他们怕老师逼急了跟他们来狠的。我们班主任曾经对着全班同学说过,这次全区竞赛,袁冰涛你必须拿到数学前10名,我教学以来还没拿到过,你这次必须拿到,拿不到我拿圆规打你脖子五下——数学老师在黑板画圆用的那种大号的木质圆规。从那句话到竞赛结束,1个多月,没有一个同学动过我一下,因为他们知道,这时候我去告老师,老师会把他们打到住院。

到今天我家的写字台玻璃板下,还压着一张照片,我们初中的毕业照。可能爸妈觉得是我的少年记忆,但里面每一个同学,每一个老师,我完完全全没有印象,一个名字都叫不出来,任何一张脸都没印象。我就是陈念,我不是来交朋友的,我到这里来读书,我从这里活下来,然后离开,离得越远越好。为什么我在学校不跟任何人说话?因为他们的兴趣点太随机了。我曾经因为穿了新衬衫被打,因为带零食被打,因为长跑比赛成绩好被打。有一天我心情不错,课间跟同桌讲笑话,后座一个很好看的女生听了笑的前仰后合。我们班一个男生,二话不说走上来,甩了我2个耳光,“挺有本事,挺会逗女孩开心呀”。我放学回家因为骑自行车的时候看了别人一眼,被他们骑车追了3条街,拦下打了一顿。甚至我后来考到了全市最好的高中,穿着校服路过那片街区,被3个人拦下来打了一顿,“实验中学了不起?学习好很拽是吧?”陈念代表了很多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凭什么我要生在这里?我要靠自己的本事离开这,这辈子都永远不会再跟这个地方产生任何关系,我不交朋友,谁都不行。

还有一种选择是小北,他13岁开始离家出走,自己住在桥下一个铁皮房子里。他说过什么?“被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每一次都会打回去。”小北选择了硬碰硬,没人保护,成绩不好,身材矮小。但是我狠,你们动我之前考虑考虑后果。我另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爸妈离婚之后,妈妈去了南方,爸爸跑长途赚钱,几乎不在家。他把身体练得精壮,每次打架都跟人以命相搏,最重的一次伤住了3个月院,回来之后背上留了一道30多公分长的刀疤。听说那天他被砍翻在地,流了很多血,他给七八个人磕头求他们饶命,然后那些人放他去了医院。出院之后,我不知道他对那些人做了什么,只知道他被抓去了少管所,犯得事肯定不轻。电影里的小北做了一个明智的选择,他退学了,还是打架,但是频率肯定低了很多。否则,这种玉石俱焚的性格,很可能也跟这个男孩一样,总有一天惹上大事。因为反抗的人是怀着恐惧的,下手没有轻重。

还有一种选择是电影里那个警察说的“你为什么不信任大人,你报警,我们会帮助你的”。说这种话的人,都是王八蛋。因为每一次校园暴力的升级都是从报警开始的。欺负别人的人,在本质上都有点害怕的,担心事情闹大自己也要倒霉。但是你告了老师,老师能怎么样?想要开除一个初中生有多难?他是受义务教育保护的,不让他上学是违法的。老师能怎么做?什么手段我都见过,没有一种有效。停课,他们巴不得多停几天;体罚,我见过老师罚他们跑50圈,站教室门口,50圈就是20公里,半程马拉松,跑完回家都要别人驼回去,然后养好之后更加报复你;报警?警察没有一个人愿意管,他们觉得就是小孩子打架,叫家长来批评教育,毕竟都是未成年人,警察从根本上不愿意管。无非就是家长带回去打一顿,早晚还在你身上。

所有的出路就是这些,听起来是不是很绝望?所以我很喜欢陈念和小北被隔离审讯的那一段戏。也许有人觉得陈念的做法很自私。但实际上我觉得小北愿意顶罪,陈念愿意接受,他们不是爱情,也不是友谊。他们在共同对抗一个东西——命运。

老天爷这个王八蛋,满天神佛这一群王八蛋,让我生在这个地方,让我生在这个家庭,我不服。我要靠自己的本事离开这,我们找到了彼此,只有陈念关心过小北疼不疼。只有小北愿意保护陈念。这段戏有一个前提——陈念问你为什么不读了?小北说读书没用。陈念说有用。小北说对你有用。

我们要离开这,我们要走出去,哪怕走出去一个也行。不高考我们就都输了,只有陈念赢了,小北才不算输。我能理解这段戏。

最后还有一段,魏莱去找陈念求情,她玩大了,陈念报警她的前程就毁了。可能很多人觉得写的轻浮,魏莱把这些事这么轻描淡写的交代吗?她这么傻呵呵的上前聊天,觉得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是的。事实就是这么冷血。欺负别人的人从来都不觉得是个事,他们真诚的觉得是开玩笑,玩的有点过火,我们还是好朋友。小时候欺负我的那些人,中间有些邻居,现在还非常认真的自认为是我的好朋友。虽然我没有他们的QQ,微信,从来不见面,再也没说过话。但是他们会跟我爸妈问起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大家关系不错。这就是他们对这件事的认知。

我高中楼上班的男同学,跟女孩谈恋爱,女孩要分手。男孩去楼下饭店借了一把菜刀,把女孩的头砍了下来,就在教室办公楼的顶楼。男孩叛了死刑,死前还觉得他爱那个女孩。他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反思,只会感叹一声,年轻的时候也是不懂事,然后心安理得的活下去。所以,是的,我觉得魏莱的这一段写的真好。

这件事有解决方案吗?我不知道,因为欺负别人是人的基本本能。是人性最底层的欲望。这些跟法律无关,跟制度无关,跟修养无关。少年的脑海中没有后果这个概念。所以电影的结尾什么都没解决,魏莱死了,并不会警示到下一个魏莱。我非常喜欢这个结局。电影告诉我们对于校园暴力,我们一无所知,我们手足无措,我们无能为力。我们最好从现在开始思考这件事,否则,“你放心把孩子生出来吗?”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