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源通是一个正规货源信息发布平台,发布信息前必须先实名认证,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高仿和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同时欢迎网民监督并向我们举报!
潮服
自主品牌潮服
化妆品
自主品牌化妆品
运动鞋
自主品牌运动鞋
包包
自主品牌包包

帮助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系统分类 > 网店帮助分类 > 运动鞋代理 > 知乎杠精怎么越来越多了?我真tm服了,抬杠这么好玩去找阿基米德玩啊,找我干什么?-------------------预警!全篇图片巨多,流量党慎点!利益相关:不广告不卖鞋,耐克粉----------

知乎杠精怎么越来越多了?我真tm服了,抬杠这么好玩去找阿基米德玩啊,找我干什么?-------------------预警!全篇图片巨多,流量党慎点!利益相关:不广告不卖鞋,耐克粉----------

来源:用户发布( 如存在侵权请联系本站客服删除)发布时间:2019-11-05 20:02

[] [] []
adidas、nike、安踏还有李宁等品牌的产品其科技、质量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吗?

知乎杠精怎么越来越多了?我真tm服了,抬杠这么好玩去找阿基米德玩啊,找我干什么?

-------------------

预警!全篇图片巨多,流量党慎点!
利益相关:不广告不卖鞋,耐克粉
-------------------

2018.10.8

我的新鞋黑金Rose9到啦~巨开心!

本来想买Hyperdunk X的,虽说鞋子颜值一般,但毕竟有纪念意义,而且low版的穿出去压街感觉也不错,可惜全网都说防侧翻太差,看实战测评的时候,感觉一个变相突破脚就要崴,慌了,所以选了Rose9,上开箱图了


接上次更新,全城6感觉不错,小三百块的价格,能拿到一个耐磨性不错,而且颜值不低,缓震明显的鞋,着实良心!

Rose9等我下一次新鞋更新再说说感受吧~嘻嘻

————————————————————————
2018.2.27
鞋子到了是当然要更新的!!!
哇,全城6前掌也太舒服了吧!!!
后掌感觉还行,但前掌感觉已经和阿迪的Bounce差别不大了!
彪马还没到,到货了再更它
上一波全城6的美照(AF1掉漆了,忽视忽视),想看全城6评测的朋友们可以在下面评论,是在这个回答里更新还是单独写篇文章更新,等我实战过后给你们答案





--------------------
2018.2.23
更新一波,买了两双鞋!
不要再用爱国打我了!你看我都买李宁了还不爱国?(滑稽)

以下为原答案
--------------------
泻药。衣服我不太清楚,鞋子的话可以聊聊。



Nike的鞋子,有很多科技,比如ZOOM气垫(又分为“麻将ZOOM”,全掌、半掌ZOOM等)。



科比毒液5的前后双ZOOM


詹13的“六边形”HEXZOOM

MAX AIR气垫(比ZOOM气垫更弹,但是对使用者的体重有很高要求,基本上160斤以上的人才能打到踩得动MAX AIR气垫,感受到缓震效果)。


詹15的ZOOM内嵌于MAX AIR


最新的React泡棉缓震技术,第一印象就是,怎么能这么丑……外观上看,并不讨好,而且伴随着最新的HD17来说,也不算耐磨,勉强而已,而实战表现呢,本人没买HD17(因为丑啊!!!),朋友买了,告诉我还行,缓震大概70分吧。React的意义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和Adidas看到,呐,我还是有研发新科技的,不是只吃ZOOM和MAX AIR老本的。


HD2017的React科技


Lunarlon鞋垫(科比某些鞋款使用,对使用者体重体重要求较小,基本上100斤左右就已经能感受到缓震了,但是缺点就是穿着一段时间后,缓震表现会下降,可以理解为鞋垫本身形变能力变弱)。因为是鞋垫,普通球鞋照片看不到,就不配图了。


鞋面的“飞线”科技(是Nike的科技还是Adidas的科技这个我有点记不得了,不过Nike大量运用,暂且在Nike里说),可以理解为动态的鞋带根,让鞋子更贴合脚面,提升包裹感。


HD16FK版本的“飞线”科技

这些算是基本配置,还有类似于“喷泡”之类的,就不提了。

Adidas的话,主流的缓震就是Boost和Bounce。
Boost是近年来Adidas用来抗衡Nike的杀手锏,缓震方面可以说是无人能敌,是我穿过的,最好的缓震科技,缺点和Lunarlon差不多,不算特别耐用,穿久了就容易塌下去(评论区很多老哥提出疑问,说Boost耐用,我这里举例说明的是球鞋,我兄弟高中校队,训练和比赛强度很大,使用时间很长,所以塌下去特别快,而且带Boost的鞋子的大底基本都不耐磨,所以导致球鞋寿命很短),而且不耐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Boost绝大部分的鞋子,都不耐磨!外场塑胶勉强打打,水泥地?不好意思一个急停没个五块三块的,怕是下不来。


Rose7的Boost科技

Bounce呢,是高性能弹力胶,广泛运用于Adidas旗下中低端鞋款(代表就是Dame3,中端鞋,性价比高,而且比Boost鞋款耐操多了),脚感肯定没有Boost、ZOOM之类好,但是缓震表现在弹力胶里算是很优异的那种。


Dame3的Bounce科技

安踏……算了,铁踏我都不想聊……绝大部分就是弹力胶或者国产低端加工的eva加橡胶大底(国产绝大部分都是低端加工的eva,李宁只不过改良了)……能有缓震就不错了你说是吧?优点是耐操,性价比还行(为什么是还行?同价位李宁缓震表现好很多啊!),缺点就是……硬!太硬了!


KT2的安踏eva科技

李宁算是国产骄傲……缓震方面现在主打是云科技(改良后加工的eva),有云一代、二代、三代、四代,加上B、C或者前B后C这些,对于我126斤的野球场SF SG来说,云三代和前B后C的表现算是差强人意吧(毕竟我打球穿的都是ZOOM……),不过极高的性价比和越来越漂亮的外形,让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入手一两双李宁的鞋子。


驭帅11的云四代科技
--------------------
总结一下吧,为什么鞋子这么贵,一是科技成本问题,二是高端科技几乎算被Nike Adidas垄断(补充一点,Boost不是Adidas的专利,所以每年Adidas使用Boost需要交大量的专利费,羊毛出在羊身上嘛),贵是自然,三是确实有品牌溢价的因素在里面(中低端球鞋溢价程度很小,高端球鞋,还有经典复刻限量这类溢价程度大些,毕竟人家门面、员工那么多,有几个真去买?都是成本啊!!!)。

凌晨写答案不容易啊,给个赞再溜好嘛
--------------------
有人问我为什么有这么多兄弟?还借给我穿……我想说我提到的兄弟就两三个吧,最壕的那个家里特别特别有钱……游泳池的豪宅……鞋子多到二十平米的储鞋室放不下……去外地读个书,球鞋就要装个十几双……我们从小学就认识了,感情很好,都是爱鞋的人,所以借球鞋穿在我们看来很正常。
--------------------
感谢评论区的老哥们指正了关于詹13、KT2的缓震描述错误,现已改正,如果本篇回答有错误,请多多包涵并指正,谢谢。

喜欢球鞋的老哥们也可以看看我的其他关于球鞋之类的回答,有你们的支持我很开心,有疑问也可以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我看到了会第一时间回答你们!

为啥突然这么多人点赞了……知乎小透明有点害怕……是被哪个大v老哥临幸了……

2018年5月19日小更一下,ae评测势头不好了,阿苏走了,小钻风忙毕设,现在差不多月更了@_@。另外之前B站球鞋三大家撕逼他们去硬撕了一下极客,这波操作我作为他们老粉丝也没看懂,何必呢→_→,人气又一波下降,但愿ae能重整旗鼓吧。哦对,表一下立场,我ae,xcin,极客都看,都支持,单纯反感撕逼。但ae我看的最早,所以有一点感情和情怀╭(╯ε╰)╮。

另外,drivefoam被用在李宁新的高端跑鞋 追风 上了⊙▽⊙,看来要准备雄起了,虽然目前还远没有boost那么强大→_→。

~~~~以下原答案~~~~

我来谈谈李宁缓震科技吧,就不谈阿迪和耐克的科技了,人人都知道,不知道的看看其他回答就知道了。安踏没什么特别当家的科技,也就弹力胶和五掌分离(好像叫这名吧)一直在用,却效果不佳。
李宁早期就是bounse+,不是阿迪的bounce,凭良心说不算很强。还有cushion,这两个科技都只能说比传统EVA好但不会特别惊艳。
后来有了云,但其实也加强了好多年才成熟,不是太软就是太硬,但也趋于成熟,成熟判定标准可看它有没有被用在wow上。
然而还有一个就是wow6诞生的Drive Foam,boost同根生,发展前景很大,目前还只在前掌,说明只是初露锋芒。


最后是重点,谈区别,就是成不成熟!!!
不要太看不起国产,Nike当家,阿迪其后,他们的科技都已成熟每样科技都是要调整,包括zoom的内部,boost的密度等等,国产的科技也在不断改良和革新,李宁家把最成熟的科技加在一双wow上也是能在高端实战上站稳脚跟。安踏的kt虽然科技不多,但他改良鞋面,改良传统EVA,也在进步。
等国产科技成熟,就是品牌抬头之日。

另外安利一个球鞋自媒体:ae评测
B站微博都有他们,应该是国内比较客观比较专业的了。

品牌溢价 有
但是记住 一分价钱一分货 大部分的阿迪耐克鞋子(超低端的除外) 都要比普通的李宁安踏穿起来舒服
比如 同样是气垫 nike是真的大气垫 踩起来咔咔的 安踏的缓震胶 看起来很炫 其实也就那样
建议你去专卖店试穿几双 不同品牌顶级科技的鞋子 你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反正对于我来说 打篮球必定要穿耐克 或者阿迪的中高端款 舒适度 保护性都没得说
不是我看不起国产 我也是李宁韦德之道的真爱粉 韦德的鞋子也有20双了 但是打篮球实在没法穿 近两年的还好一点 我一般都是只压马路没有说得四五倍夸张,除了一些炒作的鞋款和合作款衣服,正常的价格比国产是贵但没那么夸张。正常的品牌溢价,毕竟人家耐克,阿迪每年的花那么多钱打广告,做赞助,请明星代言,比国内的厂商确实要多太多,贵是正常的。球鞋是还有一定差距,耐克阿迪都做了多久球鞋了,科技确实有优势,但我不认同说什么脚感砖一样,用鞋底的什么硬软弹程度评价一双球鞋的脚感,这太片面了。一双球鞋的好坏,与设计,材质,面料,做工都有关系。国产球鞋一直不是所谓的板砖脚感,有些款非常硬,那是很多年前的球鞋了,你包括现在,阿迪耐克的入门款也比国内的好不了什么。不要对国产球鞋一直有李宁驭帅系列能做到11代,不是什么情怀,而且确实物有所值,韦德之道系列之前,我一直觉得驭帅是国内球鞋的最好代名词。安踏的KT系列可以说真的是很用心了,包括之前刚出的RR5也让人惊艳。我只觉得很多人对国产是带有偏见的,买的便宜说低端,卖的贵说疯了,一双国产也卖这么贵。五六百买一双全明星得签名鞋还觉得贵,而对阿迪,耐克卖到一千五深表理解。最后说一点,打球跟你穿什么球鞋没有关系,路易斯威廉姆斯穿穿匹克我照样绝杀,汤普森三节60分,单节37分,也穿的还不是安踏!
……………………………………………………………………………十多天没看知乎,看了评论说球员版,鞋垫 不同什么的,确实球员自己的鞋子有些肯定会和市售不一样,因为对抗强度也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会为了适合球员做出一些改变。那已经超越了球鞋本身的价值了。但并非每个球员都这样。欧文穿的不就是市售,鞋王塔克穿的更是五花八门。鞋垫只是为了更加适应球员的脚型。一双好的球鞋对球员的保护无疑是肯定的,但是穿耐克穿李宁,对你球场上的自己的影响真的不大,关键适合自己的球鞋才是最好的。附上一张超级喜欢的闪击1(网图)
我从来不在乎它们有什么区别,

反正也买不起正版。

所以我鞋子什么牌子,完全看淘宝店心情,

给我贴什么牌子,就是什么牌子呗。

(谜之滑稽) 耐克的科技没得说,气垫科技里面,zoom脚感绝对不是其他能比的,早期的air sole 效果不是很明显,airmax气垫也没有zoom的回弹明显,可能支撑好一点,阿迪似乎没有气垫科技。
至于耐克的其他材料科技,cushlon lunarlon等,肯定跟阿迪的boost 有差距,但差距不大,材料科技的弊病就是耐久性问题,都是这么多年实际使用感受。
质量方面,我敢肯定阿迪可以甩耐克一条街,耐克真有点忽视质量管控了,AJ一年翻毛皮裂开,跑鞋鞋面开裂,lbj鞋底脱胶,然而,阿迪穿到不想穿,不管怎么造,就是坚挺,不管篮球鞋还是跑鞋。可能阿迪知道科技稍逊于耐克,在质量上做文章,耐克还是有点店大欺客,没办法,确实舒服。当然,我的这些感受都是学生时代的感觉了,现在说实话,因为上班也赚钱了,工厂店,hc看的多了,基本上也没买过国产品牌,毕竟nike的裤子,衣服打完折,T恤80-100,衣裤基本也就200多,鞋子600-1000,真心也没觉得nike,adidas贵多少,也就没买过国产品牌,估计现在也会进步很多。至于多少就看个人体会了。

============





写了一个答案,后来想了想又删掉了。简单从几个例子来说明吧。

比如同样的篮球T恤,nike,adidas,李宁,安踏,同样尺码,其实平时穿着都很舒服,也很透气,但是当打球的时候,只有nike的在投篮的时候不会让我觉得T恤的短袖会拉扯我的胳膊,这可能就是立体剪裁的效果,当然我不知道nike是怎么做到的。

比如裤子,也是,都是棉质束小腿裤,nike和adidas的洗衣机里面洗了几次之后棉质还是一样柔软,李宁的开始起球,安踏的开始走形。

至于鞋子,可能差距就更大了,篮球鞋,以前买过国产李宁,后脚跟不跟脚或者tpu包裹片磨脚后跟。adidas的crazy light系列也是不跟脚,然后就再也没买过nike之外的篮球鞋。
直到后来adidas出了ce2017 pk。
至于气垫,boost,lunaron这些中底科技。就不多说了。穿过你就会体会到科技的魅力。尤其是aj 28,ce2017 pk,穿过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好多人形容脚感会是澎湃。

跑马拉松的最有发言权了 第一次跑马 当时萌新 听anta店员忽悠买了双跑鞋 结果在29公里处 崩溃 前29公里两小时 后13公里3小时 回家双脚所有的指甲盖全部完蛋 半月板剧痛 修养半年才缓过来 而且鞋子特不耐艹 2013年买的respounce boost一代跑了吗3500公里还在穿呢虽然脚变大了 那双安踏500公里后就不行了 还是第一双跑鞋anta 花了老子小500大洋 想想真实太坑了 但貌似最近安踏鞋子有改进 挑战100 但价格感人499 有这钱我淘宝一双次顶级的跑鞋了
--------------------------------------









整体这样 但这双不是量产鞋 simple标 现在这双鞋已经只能平常穿穿了 脚大了一个号只能穿一上午 再等两年 小屁孩脚就可以穿了17年买了两双李宁,一双云3篮球鞋,一双云4跑鞋,无论是颜值还是脚感还是性价比,都让我惊讶,

李宁不知名
包裹 缓震 耐磨 8 7 9 价格便宜质量不错耐磨。
朋友退役boost
9 9 9 马牌大底 全掌boost
前掌被踩得弹不回了,鞋底也平了,可以安息了
最吊阿迪 10 10 10

我最喜欢,脚感非常好
6 9 10 不是一双篮球鞋,但是我穿着打过几场

阿迪达斯
bounce
0 6 9
包裹性0分 非常压脚背,我是自己剪了里面的鞋帮才能穿的, bounce硬
大李宁,大韦德
大云科技
7 7 9 前掌太宽,云挺厚但根本不软,打完球脚明显很累
耐克前掌zoom
9 9 8 前掌气垫,不打球也可以感受到,打球也不错。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要做前掌气垫,因为其他材料时间长了都会被踩扁。 修改回答,感谢大家!上面的boost的确是假的,我现在也看出来了,假的太明显了


又买了一双LIVE 2 就是上面那双的2代,鞋底一模一样。暂时没有测评,我为什么买这么多低端鞋呢?因为我没有钱买高端的,并且我打的是水泥场地,出勤率高,在线时间长,还有一个原因,我除了篮球鞋就没有其它的鞋!

不请自来,前渥弗林员工来答一波。

区别是肯定有的,价格的差别最主要(体会这个最字)体现在开发成本上面。原材料的成本再贵能贵到哪里去。以索康尼为例,低端出厂价17-18刀,中端20-22刀,高端的也不过25刀左右。

耐克的研发实力是最强的,专利是最多的,研发资金投入几乎是不计成本的,研发部门就超过200名员工,所以耐克的鞋子贵。这个部门不需要考虑市场经济效益,只要你有新奇的任何想法,好,打样,就算你觉得头发可以编织来做鞋网都可以。很多创新就是耐克先搞出来的,比如flynit。

我们公司会经常和耐克、阿迪开交流会,向他们学习先进经验。我们参观耐克阿迪代工厂的时候,车间是不允许拍照的。业内最佩服的品牌就是耐克,最看不起的品牌是斯凯奇。斯凯奇是抄袭之王,不过近年来有洗白的趋势,它抄最新的技术,然后卖平民价,被告了认罚,然后继续卖,赚的盆满钵盈。

最熟悉原材料的不是耐克阿迪这样的成品公司,是他们的代工厂。当代工厂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就问耐克,诶,我发现了一种新型材料,有xxxx的新特性,你要不要试试。耐克就说,好,多少钱我买,先给我试一批鞋子。有可能这种材料不适合,就被遗弃了,但是财大气粗耐克已经付过钱了。也有可能材料确实比较优秀,然后这个材料会被耐克买断,其他品牌想买也买不到了。然后就垄断了。

想到哪说到哪,差不多是这样了。有人问 视自己能力更新。


2018.2.13更新

很多人说耐克的X猫旗舰店买到假货。旗舰店不会出现知假贩假的情况的,那是砸自己的招牌。我个人觉得有2个原因:

1,确实存在部分买家买正品退高仿的情况。如果后期耐克没有发现那个高仿,有一定几率落到下一个买家手里。

2,鞋子是正品,但是质量有问题。耐克运动鞋的销量在2016年的时候就是世界第一(第二好像是斯凯奇),简单的说就是供不应求。量大的时候赶交期,品控是会出现一定问题的。关于这点我想补充一下。耐克的鞋子实在是太畅销了,量非常大。如果在交期非常吃紧的情况下,鞋子的质量会受到一定影响,而质量略次的那批货,很大几率会在中国售卖,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歧视的事情多了去了,当年公司内部中国人的工资普遍偏低,同一级别的工资连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的员工也比中国的高)。

鞋子是个很简单的产品,MADE IN CHINA是个很好的质量。虽然现在很多品牌都把一部分代工厂转移到东南亚,但那只是出于成本考虑,那边的价格确实就是要低一些,但是质量真没MIC的好。也就是李宁、安踏……完全有能力做出质量出众的鞋子。但是……一言难尽。就拿最近很火的那个安踏老爹鞋来说,设计是非常漂亮的,从微博的高清图片来看,品控还是有问题,溢胶啊什么的。就拿我们的一部分代工厂来说,他们的名气肯定没有李宁安踏大,但是他们生产出来的鞋子的质量就比李宁安踏好。理由是什么很简单,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李宁品管部:鞋子的这里有点质量问题,返工。

李宁生产部:返毛啊,说的简单,货还要不要出啊,排单到生产都这么久了还在返,浪费了多少人工多少材料。再说了我没觉得鞋子哪里有质量问题,就那么一点点瑕疵有什么关系,鞋子是消耗品又不是工艺品,谁会在乎那点细节。大家都在一个屋檐下、为同一个老板打工你为什么处处为难我,你是不是对我个人有意见?要不我这个生产部经理你来做做试试?吧啦吧啦吧啦……

再想像一下这个场景:

我们:鞋子的这里有点质量问题,返工。

代工厂:(狠狠的吞一下口水)好!

安踏老爹鞋在成本可以控制在16美金左右,贴我们的品牌可以卖到1000+


李宁安踏要赶上阿迪耐克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要设计出好看的款式。这里先不说什么高科技材料,就纯以外观而论。因为鞋子就是鞋子,别整那么玄乎,普通消费者就是看个眼缘。

其次,开发新材料,有噱头就有卖点。

最后,做好营销,提升品牌价值。

资深虎扑 JR 从篮球鞋和跑鞋视角来答一波。这几家的主打产品在科技、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但它们成本和做工质量上的区别并不大。我目前有24双鞋,大部分是耐克,小部分是阿迪和李宁。科技方面,鞋面、材料、碳板、鞋底这些就不谈了,太远的技术也不谈了,主要谈谈这几年这几家品牌最重要的中底科技,阿迪达斯最主要的就是boost和bounce,耐克最主要的是zoom、lunar和react,李宁最主要是前B后C和云缓震。

先说阿迪,2013年之前基本被耐克吊打,鞋子很丑,市场占比也不行,这几年是靠着boost打了一场翻身仗,主要是跑鞋领域和篮球鞋领域在近几年的销售行情很火爆。经过我实际穿着体验,我发现Boost的体验确实很好,虽然摸着有点硬但这种材料的回弹缓震性能极强,尤其是考虑到鞋底厚度分配的设计以及篮球实战中前掌用于启动的作用,实际体验中后掌boost缓震的感觉更强烈,但boost也有缺点,就是不稳定,没有TPU这些支撑框架的话,很容易受伤,而且这种材料目前都是外露式,很容易氧化发黄,平时得注意保养。

再说耐克,耐克的很多科技在我眼中其实是名气大于实力,比如react科技,去年是用在新推出的hyperdunk2017还有格里芬代言的一款AJ鞋上,实际体验其实跟李宁云三代缓震没太大区别,感觉就是一噱头。还有Lunar,号称是NASA御用的材料,以前hyperdunk 、hyperquickness以及登月系列的很多跑鞋都是用的lunar,我都穿过但是过了一年两年你再看,效果比刚买的时候差很多,因为lunar这种材料最大的短板就是寿命。但是ZOOM总体来说体验还是不错的,比如我的科10和科12,综合脚感、包裹、缓震、支撑、抓地这些就令人比较满意,缺点可能就是内场鞋不太耐磨了。但是Zoom科技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有很多形态和各种系列,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很多耐克篮球鞋不能光看科技,就像很多手机不能光看配置一样,比如我买的科比毒液5,配置上是前后zoom,颜值也高,还是水晶底,但是实际脚感很硬,有的人说是因为气垫厚度太薄了,也有人说是因为气垫放的位置高度比较特殊,但是不可否认这款鞋确实比较硬,我后来是买了双O记鞋垫加进去才愿意穿出来实战的。类似的还有hyperdunk2015和韦德之道3,理论上的科技配置都很强,但是实际体验就比较呵呵了。

再说说李宁,李宁以前一直主打的前B后C以及云缓震的前两代科技,我个人感觉都比较鸡肋,弹是比较弹,但说不上软,直到云三代缓震科技的出现才给我一点惊喜。其实李宁的音速、魅影、闪击、空袭、全城这些系列都有实战好鞋,但是实际上大多数鞋子前掌都比较空,所以有些穿惯了耐克阿迪那种狭长鞋楦的人可能不太适应,突破的时候前脚掌会滑动而导致受伤的可能性较高,但是对于我这种脚胖的人来说,还是很适用很舒服的。云三代虽然有时候有点卸力,但是比耐克阿迪很多低端鞋要舒服多了,而且价格也很白菜,可以一试。云四代好像现在也有了?但我没试过hh。至于WOW正代签名鞋,前三代的科技和脚感都很一般,第四代的颜值和缓震都很在线,第五代也还行,第六代我个人是欣赏不来,据说是把第六人2代临时扶成了正代,所以外形总感觉高端不起来,但是有些配色还是很不错的。。。

再说说安踏,以前他们是给耐克代工起家的,他们的缓震科技好像就是万年缓震胶,直到这两年制造了很多新名词科技,但是我印象中比较深的就是A-shock,汤神中国行的有款黑白配色的鞋(好像是All day这款?记不太清了...)还有隆多第五代签名鞋就是用的这种科技,实际脚感也很舒服,性价比很高,外形也还不错。此外还谈谈UA,UA的外号一直是“美国安踏”,前几年由于库里的强势崛起变得很火爆,去年开始由于一些盲目扩展和从不打折的一些策略导致市值拦腰被斩,鞋子本身来讲,我个人认为库里2代是巅峰颜值(可能我比较old school一些),但是库里前两代的科技确实离耐克阿迪的当家科技差的有点远,对不起它这个定价,后来到了SC3和3.5,实战性能确实挺不错,缓震也不错,但一直就觉得颜值有点下降而且对不起它这个价格。

从做工质量和成本的角度来讲,其实这几家没有太大区别。耐克阿迪的球星正代签名鞋照样有溢胶的,杜兰特的球鞋还经常有断管的...相比之下李宁安踏匹克这些国产的做工确实比耐克阿迪要良心一些。而且从做工成本上来讲,前几年其实有报道,耐克在几个场合表示过,AJ1 OG制造成本大概16美元左右,新款球星签名鞋的制造成本也才20多美元,相比之下国产球鞋的材料、做工包括鞋盒设计,都慢慢在提升,成本也不低了,所以这一块儿差别其实不大。

其实说了这么多,个人感觉这几个品牌最有本质区别的地方还是在于营销和设计。经济学里其实有个马鞍理论,就是说商品的制造成本应该是马鞍中间的那一块儿,两头高高的成本应该是营销渠道和设计,我觉得很有道理。从营销的角度来讲,目前李宁安踏落后耐克阿迪的身段太多,就从海报、视频、赞助活动、签约球星、新媒体运营这一块就能看出来,差距太大;设计方面,以前国产除了李宁一些高端球鞋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在抄国外的球鞋设计(安踏躺枪),但是随着这几年运动审美和消费习惯的改变,国产也在外观设计方面开始发力,WOW的设计师米勒还有安踏请来的富勒其实都是设计界业内大名鼎鼎的人物,但是一枝独秀不是春,大部分系列的国产鞋和耐克阿迪的设计和配色都是有着极大的差距的,很多国产鞋的配色非常村非常艳非常不好搭配,小学生初中生穿着还行,大学生穿着那些配色真的是感觉有点low,这一块这个大短板要是补上来了,国产的崛起之日就不远了。。。

因为本人接触球鞋比较多,就从球鞋方面来说吧。鞋子方面的科技差距主要在鞋底科技,这个差距以前还真不小,nike的zoom气垫和adidas的boost穿上脚感是真的好。不过李宁安踏们也在迎头赶上,李宁的drive foam(和巴斯夫公司共同研发)和安踏鞋底的新科技flashfoam都算是备受好评了。质量方面差距基本不大,使用寿命都差不多。其余主要的差距在品牌和设计上,安踏还能看得过去的鞋子就是汤普森的签名鞋了,李宁相对来说好一点,起码还有个驭帅和韦德之道在撑场面。品牌上的差距自然不用说,nike和adidas定价1399、1599没人会反对,李宁的韦德之道定价1199跳出来一大批人说李宁想钱想疯了,还是在无论设计、质量和用料方面完全不输竞争对手的情况下。
还有要说的一点就是现在nike和adidas价格和李宁差距不大,安踏稍微大一点也远没有四五倍那么夸张。
希望国牌越做越好吧。

还有新网友看到这篇啊,我再补充一下吧,其实除了361有爆米花以外,特步还有真正的zoom气垫……而且是zoommax和 hexzoom,普通zoom都有,价格基本一百到两百之间,脚感几乎一样。匹克也有过zoom.气垫的鞋子,不过现在不卖了,因为没销量……所有国产品牌都有airmax,但是脚感做到和nike一样的只有李宁的气垫跑鞋,其他国产牌子的气垫不是太硬就是太软。至于亚瑟士,nb,这类牌子的所谓核心科技,国产鞋子都有,大家不知道而已,国内厂家也从来不做这类宣传,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什么核心科技,在国内厂家心目中,外观和宣传营销才是生存关键

太多评论攻击国产爆米花鞋了,今天再更新一下吧,针对国产爆米花,问了下送我安踏赞助鞋的那个安踏球鞋设计师朋友,他回答我说这个爆米花材料国产很多厂商都在用,材料成本并不高,大概一个全掌爆米花的鞋子,爆米花中底的成本大概20左右,目前国内厂商没有用真巴斯夫boost材料的,也没有必要用,国产爆米花材料性能和boost没有区别,包括索康尼的freedom系列也是一样用的国产爆米花,但是国内厂商并不爱用爆米花材料,因为没法宣传,阿迪抓的太紧,一宣传就告,怕麻烦就只做不说,导致市场反响并不好,现在已经用其他材料了。国外品牌目前就索康尼还在用国产爆米花,也是性能最接近boost的,至于puma这些用国外爆米花的,性能还赶不上国产爆米花。


所以,国产爆米花没有性能问题,只是因为市场因素,加上阿迪对boost时刻关注,国内厂商无法在外形上沿用boost的颗粒外形,更不敢去宣传自己采用同等技术。按照他的说法,用爆米花做鞋没有任何技术难度,但是必须在爆米花颗粒外形上与boost区分,不能用boost的颗粒发泡外形



有网友不相信国产有boost脚感,今天如果361,进去随便拍了一双,折后120,真爆米花,脚感和boost有九九相似,外观也不错,看来361这样的二线国货价格实在感人,同样鞋底爆米花的安踏折后还要210。
这个系列是bound系列,除了仿爆米花科技,还有鞋子是仿lunar科技的,没拍,也是bound系列的,这个系列就是缓震的

太多人问361这双鞋,货号是571736726


不敢说鞋多,百来双也是有,大品牌小品牌都有,简单说说个人理解
五年以前的国产市售鞋都是垃圾,买过四五双,只有样子能看,科技都是骗人。但是不是国产鞋当时做不出好鞋,安踏最早赞助cba的球员款我有一双,和当时的。nike相比,脚感完全不差,质量也好的惊讶,除了外观不行,其他没有差距,但是这样的鞋子,安踏不卖,因为他的市场定位是廉价市场,他不愿意提高成本做好鞋。
所以所谓科技差距,其实远没有大家想象那么大,鞋子都是中国产,不考虑成本定价的话,国产鞋完全可以做出一样的高科技,但是不做,是因为市场不需要国产高科技球鞋,这个是人家市场部门调研的结果,一两个发烧友的国产好鞋需求不能推动厂家改变。
至于现在,坦白说,由于nike,adi售价下探,逼迫国产厂家开始提高质量和科技含量,安踏的高端跑鞋,361的高端跑鞋,匹克的高端篮球鞋,脚感和耐克阿迪的中段鞋子没有差距,大家可以去实体店试穿,安踏原价499的跑鞋,脚感和原价899的阿迪boost没有差距,只是软和弹的倾向有一点区别,361的跑鞋还获得世界大奖,匹克的高端篮球鞋和耐克的lunar中端篮球鞋比脚感也几乎相同,现在国产鞋子完全没问题。
李宁就更不用说了,五年前能买的国产鞋子就只有李宁,现在李宁是我买鞋的首选品牌,外观脚感都完全可以和其他品牌对抗,价格也经常打折,今年我买的所有休闲鞋都是李宁,李宁的悟道脚感比我去年买的y3黑武士好太多了,鞋型也更适合中国人,现在除了一些复古鞋,基本不考虑国外品牌。
衣服那就更不用说了,韦德之道黑标,不用考虑,随便买,质量款式都比阿迪耐克好,阿迪耐克根本不是国人身材设计,版型很难合身,你要是长得和老外一个比例的话那就不用说了,买阿迪耐克吧。衣服除了李宁,不推荐其他国产品牌,其他国产品牌目前的衣服还和五年前的鞋子一样,只是卖个样子,质量差距还很大,李宁倒是一直以国际品牌来要求自己。
所以,跑鞋推荐安踏361的高端,篮球鞋推荐匹克,休闲鞋李宁,衣服李宁。
还有,鞋垫其实很重要,一双好鞋垫,胜过高科技,推荐 野球帝 的鞋垫,要是觉得贵,那就斯凯奇,不过斯凯奇只适合走路,运动的话目前野球帝最好,不要买淘宝上的气垫鞋垫,那个除了内增高意外,并不适合长期穿。
最后,推荐刚出的李宁旺财,希望大家狗年发大财。

没穿过好几千的阿迪耐克,不知道啥感觉。。
前几年一直是李宁的鞋子,觉得也没什么不妥,然而自从偶然双十一咬牙购入一双亚瑟士之后。。。至此才发现鞋子可以这么舒服的?好贴脚!喵喵喵,跑两步好软乎!走路好苏虎,喵喵喵,自此就一直买亚瑟士。。。

作为一个打球15年,逛虎扑5年的JR,简单来进行一下回答吧。不喜勿喷。


一、先说衣服。

1)普通棉质布料,这四个品牌的衣服基本就是在卖设计和商标。材质本身没有差别。差价2-3倍,确实是有些大。

有一件李宁wade的卫衣,比同期买的nike卫衣穿着更合身。

2)速干材料。这四个品牌,最舒服的是nike的dry-fit面料,打球短袖湿透之后,穿在身上20分钟,基本就干燥了。其次是adidas的climecool,这个面料穿的时候很舒服,速干速度比nike差一些。李宁的at-dry(好像是这么拼),只能说,国产速干材料比国外的还是要差一个等级。舒适度和速干速度都慢一些。

3)紧身衣系列。没穿过adi紧身衣。穿过的里面,最舒服的是skins的A400,紧致贴身就不用说了,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感是最小的,配得上海淘400+的价格。nike的pro系列和李宁紧身衣,说实话,感觉差别不大,就是让你心里有些安慰,肌肉酸痛还是有一些的,当然。比不穿要好多了。

二、篮球鞋

1)nike

①zoom air。不得不说,提到zoom air就会让我想到一句话:一招鲜,吃遍天。这个科技从诞生到现在,从未衰落过,也没有人能正式的攻破它的技术壁垒。像大莆田PT卖的zoom air都是仿制品,从外观上就基本可以分辨真假(尤其是kd10和lbj15这种外漏的zoom)。

zoom air的脚感,就是又弹有软。早年篮球鞋一般都是配备前掌扇形/鹅蛋zoom+后掌超厚zoom的科技。从打球性能来说,可以是完美(诸如zk6,zk5,hd2011海外版)。

当然,像喷泡和aj12,aj31等全掌zoom来说,脚感确确实实提升了很多,不过难免会有足弓酸痛的感受。

后期,nike厂子学精了,开始搞前掌麻将zoom,后掌配phylon。简配明显,实战性能确实有所下降。

②lunar。这是当年nike所说的,航天科技下放到民用级别的产品。

这个科技,运用在篮球鞋上,脚感确实是够软,不过材料的耐久度是一个大问题,基本中等体重,打球10场以上,鞋底就砖了。

但是不得不说,不考虑材料耐久度,这是一个很适合篮球鞋的缓震技术。

③air max。提到air max,很多人都应该是想到了“硬”这个词。以前的max确实很硬,不过最近新出的audacity等鞋,把air max的气压调低之后,确实有所改善。

④react。2017年最新科技,应用在hd2017和sf2017上。这个科技,从上脚感受上来说,可以说是硬一点,耐久度好一点的lunar。看看这个科技是不是可以兴起一番血雨腥风吧。不过,从目前市场反馈度来看,只能说nike广告做的好,产品可是一般般。

⑤flywire。这不是一项中底技术,不过也是nike的独家。模仿斜拉桥设计的提升球鞋包裹性的设计。flywire的应用,确确实实让球鞋的贴合度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2)adidas

①boost。巴斯夫公司真的改变了adidas在篮球界的能量!

纵观boost出现之后,篮球鞋不再是一家独大的场面。最近新出的ce2017和rose8,harden1等,在良好脚感和极佳缓震感的同时,鞋底和鞋帮增加tpu支撑,让球鞋的性能提升了一个大档次,丝毫不逊色与同期的aj32,hd2017等产品。

②bounce。有句话怎么说:大体重穿bounce,小体重穿boost。也许正和部分人的认知相反吧。bounce缓震,弹而不软,同时也弹而不硬。纵观一下nba,出战即巅峰的“大帝”恩比德上脚的就是mad bounce。个人觉得bounce科技在篮球鞋上是强于boost的。

3)李宁

终于终于,到了国产品牌了。

①bounse+。李宁引以为豪的中底缓震科技之一。音速2,音速3,音速4,et004等等等等。诸多鞋子都有这款科技。这款科技的感觉,真的和adi的bounce感觉比较相像了。可以说是李宁最中庸,同时也最实用的缓震科技。基本挑不出太多毛病。

②云cloud。李宁“云”科技,从云1代,硬如砖开始,到现在驭帅11的双密度云,音速5的云科技。不得不说,李宁在这项科技上下的血本也是够多够足。但总体来说,个人觉得云科技还是比bounse+的调教及应用差一点点。不过就看李宁这么推崇“云”科技,谁说以后没准就会大写的牛起来了呢!

③wow6。一定一定要把这双鞋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它真的是2017年李宁的巅峰了,甚至不过分的说,是李宁目前为止篮球鞋的巅峰之一。

前掌应用了巴斯夫公司的drive foam科技,有一种踩在qq糖上的感觉,wow系列终于变!软!了! 后掌依然用cushion,李宁老掉牙的科技,不过真的好用。不阵脚不阵脚!

可以说,wow6是2017年全部品牌篮球鞋的前五名了。国货能做到这个份上,着实不容易。不过,wow6的价格也很美丽哦!

4)安踏

怎么说,安踏=铁踏。

安踏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它是水泥杀手。不过,由于klay thompson的加入,这个品牌的的确确在篮球鞋上做出了自己的改变。

不说kt正代,就那最近穿的这双kt day-in来说。a-shock科技让双脚放松了起来,不会再担心把脚踝或者膝盖震碎了。


总结:简单来说,从棉质衣服角度,这几个品牌差距真心不大,主要是卖标和卖设计。不信,你把一模一样的衣服一个用AJ标,一个用安踏标试试。绝对给你内心不一样的那种所谓的虚荣感。

功能性衣服角度。nike和adi确实相比于李宁和安踏等国产品牌具有一定优势。

篮球鞋角度。nike出色的设计和多元的科技,让它依然是篮球界的巅峰。adi最近在奋力追赶,李宁也在自主化设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安踏,你虽然是国产第一,但你能不能走点心,好好的听听总书记的话,搞一些创新性和集约性呢!

来,安踏新出的跑步鞋flash foam。

来,新百伦3年前出的跑步鞋,fresh foam第二代。

完全一模一样的鞋底科技。

提一句,现在做安踏这双flash foam的产品经理,是从NB跳过去的。

而安踏旗舰店这款鞋子下面的详情,还舔着脸说各种自主开发设计、实验数据、创新理念等等。

你连名字都只改2个字母,还说是你自己创新的东西。

吊牌价格呢?NB的fresh foam 719,三年后559;安踏的flash foam 449,一个月后399。

这样的国产品牌能做好嘛?国产品牌只是用高薪去挖人,却做一些低能的事情。

更新一小下

1、关于boost: climacool之前买的是rocket boost,跑了两天,感觉掌面稍窄,板脚(可能我买了个假boost),就换成climacool了,夏天嘛,凉快!

2、然后今天刚刚穿亚瑟士跑了一圈,路上感觉良好,腿也不酸了,脚也不疼了,回来看了看数据,小激动。“大爷您幸福吗?”“我满族”↓


APP是悦跑圈


16年开始正经买跑鞋,最初是李宁,下面这款,400+

试穿的时候很软很舒服,16年整个夏天就穿它跑,最后面网被脚趾头磨出个窟窿,鞋底磨损较严重,冬天雾霾大,停跑,此鞋退役。打7分

17年买了2双阿迪,春秋款↓ 700+

bounce跑起来最舒服,也挺耐艹,打9分吧。目前磨损程度↓

夏款↓ 700+

climacool只能说它cool,但是跑10公里就挺吃力,脚底板会疼。打6分

前几天刚入亚瑟士24↓ 1000+

第一次跑右脚酸,左脚竟然不酸,也是信了你个邪,评论里说不建议瘦人穿,压不住,鞋底硬。走路的话鞋垫软乎乎的,还是蛮舒服的,再观察一阵。

结论:质量方面是有区别,但是并不一定阿迪、耐克就都是质量好,舒服不舒服脚最知道。

在安踏做过几年鞋底科技的研发人员路过,有经手过flah foam ,17年出安踏,为什么?做出来的成绩被企划营销等瓜分,问了问题技术人员负责背锅。

马拉松爱好者。

我习惯的跑姿是前脚掌落地。

300块的李宁云三在200公里后,前脚掌的支撑基本就垮了,再跑10公里以上就会脚底板疼。

800块的亚瑟士800公里后,依旧能支撑一场半马,穿过亚瑟士就不穿李宁了。按公里数折算下来,亚瑟士反而更便宜。

后来在跑友建议下,试了下圣康尼,600块的圣康尼比亚瑟士还要舒服,以后就穿圣康尼了~~~~

下一篇: 谢邀AIR FORCE 1啊,永恒的经典啊 上一篇:
友情链接:

免责声明 |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