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接受发布货源信息,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免费发布信息
批发频道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批发市场 > 化妆品批发 >  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发布时间:2019-07-26 13:42:37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突然想到,很多人希望父母说家里穷只是为了考验自己,到了十八岁就会甩出一沓房产证说你其实是个富二代。这个操作真的实现的话孩子首先不是狂喜而是崩溃吧。。。=========================
家长该不该把自己家财政真正情况告诉孩子?

突然想到,很多人希望父母说家里穷只是为了考验自己,到了十八岁就会甩出一沓房产证说你其实是个富二代。

这个操作真的实现的话孩子首先不是狂喜而是崩溃吧。。。===================================

我个人认为告不告诉都可以,但绝对不要骗孩子。

在我家,我父母会特意把我叫到书房,跟我说家里的各种开销,收入大概提一提,意思是勉勉强强和支出持平,叫我不要给他们添乱,管好自己。

赚钱的时候没什么表示,生意稍有不顺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其实是有盈余的,为了让我好好学习,他们并不说实话。

小时候我当真了,以为我们随时要露宿街头了。每天忧心忡忡,过得战战兢兢,储蓄罐装满了两个,为了防止哪天家里破产没饭吃了。

不给我零花钱,没收我压岁钱也毫无怨言,不给我买零食玩具也忍气吞声,矫情的时候还会躲起来哭,但是想到家里穷也不敢闹。他们觉得没钱我就不会出去疯玩,刚好没空管我。

如果可以选择,我一点也不想知道他们跟其他人合资投了多少钱,也不想知道某个项目失败垫了多少钱,更不想知道公司周转不灵欠了客户多少钱。

不想看到他们焦头烂额的在客厅打电话,不想听他们倾诉自己有多疲惫多心烦,不想他们焦躁的问我为什么不能给他们省点心。

像把我当垃圾箱和出气筒一样用。

后来我发现家里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穷,我父母认为虽然没有富养我,但也没亏待我,还把我教育的这么文静。

我想我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会让他过早的接触这些,不会让他的童年有这样的压力,能够无忧无虑。

嗯,其实我也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回答

而我的状况其实也是……父母从未真实透露过财政状况给我,而且甚至还会刻意回避

但是我觉得如果等孩子到某一个时间节点(比如说12岁,18岁什么的),当然是告诉孩子,至少身为家庭一份子,也可以为管理规划财政出一份力,父母也可以趁此机会教授孩子一些知识或是说经验

但是我的父母从未这么做过

以至于我现在总会时不时觉得寄己是个隐藏的富二代( ? ?ω?? )?,或者时不时觉得自己家里穷的连饭都快吃不起了,一切全凭父母演技

最近一档亲子对话综艺里,有对父子让人挺感慨的。

这是一个单亲爸爸带着儿子的家庭,17年前妻子提出离婚的时候,周爸爸为了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放弃了所有财产净身出户;离婚后不久,他又被人设局骗走了148万。



这些年,他在外面拼命打工赚钱,牙痛到需要手术治疗。但为了省钱,硬是对着后视镜自己用钳子把牙拔掉,就连止痛也只用了两瓶矿泉水。

但在儿子周思强的眼中,爸爸就是个麻烦的陌生人:每周给230元零用钱,连花5块钱买个早餐都要反复盘问;和他有代沟、没话说、交流不了。



甚至因为一张银行卡,差点要和他父亲断绝父子关系。

很多家长看到这里心都凉了半截:这么掏心掏肝为孩子,他怎么就是不领情?

但在后来的讲述中,大家才知道,原来家里这些年发生的这些事,作为家庭成员的儿子周思强,居然什么都不知道!



周爸爸说:有时候想和孩子说,可话到嘴边又不知怎么开口。从小就没在孩子身边,本来就欠他的,再和他说这些,怕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



本来一个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好爸爸,一个是通情达理的好孩子。

结果因为父亲的过度“保护”,反而让两人之间筑起了一道无法跨越的心墙。


周爸爸的想法,还真是很有代表性。

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的世界就应该充满阳光和快乐,生活的阴影没必要让他知道。

这些爸妈觉得,帮孩子过滤掉一切不好的事情,是对他的保护;保持积极阳光的形象,才是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但孩子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敏感,《少年说》里就有这么一个向“冷战父母”喊话的眼镜男孩。

发现爸爸妈妈冷战之后,他都会偷偷把他们说的话都记录下来,结果发现爸爸妈妈每天说话不超过5句,最长的不超过5秒。



他向爸爸妈妈大声喊到,“这样的氛围让自己像一块难受的夹心饼干”。

当被问到为什么冷战的时候,妈妈有点尴尬的解释到:工作和生活都会遇到一些压力,全家才会因为沟通不到位,产生一些分歧。



所以你看,别说离婚、欠债,就连家里鸡毛蒜皮的矛盾、自己职场上的失利、偶尔的情绪沮丧,孩子也能察觉到。


为人父母,真的好难。

把孩子隔绝在完全真空的环境里,会让他丧失了对挫折免疫的能力;但一天到晚和孩子抱怨自己有多辛苦,似乎又有点用“卖惨”绑架孩子意志的嫌疑。

要不要告诉孩子生活的真相?这对很多家长,都是一道左右为难的选择题。



朋友花花,上周刚贷款买了房,就是为孩子有个好学区。也就是在上上周,宠孩子的爸爸,还买了10个山竹给孩子,花了50元。短短一周之后,夫妻俩都觉得,花钱超过10元,都得想想了。

这天孩子路过水果店,喊着要吃山竹,这可难到老母亲了,又不好意思只买2个,又觉得要是换成别的水果,10块钱能买一大堆呢。

花花很为难,要怎么跟三岁孩子解释房贷、学区房这些成人世界的话题呢。

最后,还是老公比较有担当,说水果摊买不好意思,我上超市买,超市山竹可以按个卖,不用一次来几斤。虽然不能想吃几个吃几个了,但每周吃一个,还是可以的。

至于还房贷的沉重话题嘛,一点点告诉孩子吧,反正肯定不能简单粗暴甩一句:老娘没钱,还不是为了你。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说,孩子对挫折的态度,在8岁左右开始形成。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父母对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

为啥花5块钱都要汇报?不是爸爸为了你净身出户,辛苦赚钱;而是爸爸做出了选择,需要去承担,但爸爸一个人承担不了,需要儿子你跟爸爸一起。

为啥山竹不能想吃就吃?不是为了买学区房没钱了,而是因为钱是有限的,爸爸妈妈要把钱花在更重要的地方。

这些日常生活事件的因果分析,能让孩子真切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既然是家庭成员,那就是苦乐同享的共同体。

你今天面对困境的方式,也是孩子将来面对困境的方式。



孩子终归需要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比起“完美的生活”,让他了解真实的家庭状况、面对生活的挑战更重要。

能真正把孩子看成是家庭成员,能跟孩子苦乐共享,这才是家最宝贵的地方。

作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让他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2019.5.16:

谢谢大家的支持,知乎小透明第一次获得这么多赞,有点受宠若惊。在此补充几个解答。


1.为什么欠着债,有钱了不先还给别人?


我们家没有欠债不还!没有欠债不还!没有欠债不还!是到了年底统一结账,支付去年旧债,然后再欠今年的债务。假设去年欠10万,今年还了去年10万,不过又欠下20万新账,等着第二年统一支付,那不就越欠越多了嘛。但是绝对不存在欠债不还的情况。

赊账统一支付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要是我,我也不会因为这些债务的利息放弃一个能在我这里进货十几万的客户。和一个优质稳定的下家相比,这些利息真的不算什么。每年能赊十几万的货,况且越赊越多,说明生意还不错啊,肯定是要长期搞好关系。至于利息的损失,我在上家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赊账嘛。


2.你有两万块钱为什么不先帮家里还债,留着自己用,还拿去做公益?


卖了两年青春,大概能到手8万,已发3万全部给了家里,未发3万和学校退的2.4万学费,也打算全给家里。我所仅有的2万是一个月800-900的津贴,攒了2年一分一角攒下来的。第一年每年800,第二年每年900,24个月才刚好20400块钱。你们可以感知下那个难度。

感谢新兵连爬战术时压折了工资卡,让我攒下了钱。有小半年时间,我真的是一分钱都取不出来。身上最后二十块钱,全部买了卫生纸屯起来备用。

逢年过节家里和亲戚可能会给我发个红包,我都没有乱花,每天的支出都有详细记账。靠着零零碎碎,勉强够在里面生活支出,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我要攒1.5W,买一台苹果笔记本。

结果回家后,看着那价格心疼了好几天没舍得买,买了个二手的小米笔记本,手机也是买二手的。毕竟人穷,虽然可以买新,但我舍不得。那是卖命钱。

至于为什么有钱做慈善,那段时间行情好,我的基金赚了近6K,想到自己18周岁生日还是新兵连自己等着班长睡了,偷偷摸摸躲在被窝里吃了个果冻算是庆祝,20岁生日那天我请同年兵吃了一顿好的,然后捐了1200资助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后来我们还写信几次,但是因为要保密身份,我也没告诉她我是解放军,她一直到了我退伍发了照片才知道的。人生这么多个生日,我唯独觉得那天的最有意义。

1200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于暂时用不到太多钱的我来说,可能只是支付宝里的一个数字,但是对那个孩子来说,可能是救命的希望钱啊。我曾经问过他爸爸,收入是多少。他说不到两千。

我当时以为这是月收入两千,他家孩子多,这个收入可能真的不够用,可我没想到居然是年收入两千,年收入啊各位。她在信里说只有过年才能吃饭猪肉,这辈子还没吃到过牛肉,当时我的心就觉得一痛。

毕竟我小时候家里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做慈善我没有用家里的钱,我用自己理财赚的钱做公益,那是用心无愧。用自己卖命的钱做公益,也是用心无愧。

我给了家里我能给的,但是我始终得留点钱在自己手里。如果哪一天家或者某个亲戚里出了大事,我保证不了他能过上以前的日子,但我起码敢担保他半年之内饿不死。

投桃报李,这也是我的亲戚们敢把钱借给我家的原因。


3.年入十万就算小资生活了吗??


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知乎上和其他人比,自然是算不了什么。可是你得想想,有多少人能达到知乎平均水平啊。

月收入5K,这是纯收入,五险一金不用自己交,房贷不用愁,这还没算姐夫的收入呢。5000块钱就算光吃吃喝喝逛逛,还是够用的吧?

反正待在十八线小城市里,我想不出有什么太需要花钱的地方。

我一天吃饭大概10块钱以内(因为时间问题经常来不及吃晚饭,这是两顿的饭钱),反正我是想不到一天给我150块钱让我一定要花掉我该怎么使。餐厅一天两天没事,天天吃难道不会腻吗?

内心:其实真不会,而且真香。

毕竟……我的午餐,每天就是一块葱花饼,两个饺子,一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硬邦邦的面制食物。4.8元,除了有大喜事或者考试前改善生活,雷打不动。

我最高拿过的工资是30一天,月入5K的生活,真的不是我能想象的。

但是也没什么可羡慕的,因为我特长比较多,我敢确保我毕业后很快就能月入5K。

但是现阶段,起码还是要家里生活费的,那就老实点天天吃饼吧。



4.买的什么基金?为什么能赚这么多钱?


基金买的是 招商中证白酒,涨跌跟着股票走,所以涨300是个很正常的数,亏300也是常有的事。这段时间行情不好,不建议大家盲目购买,因为前几天有一次一天亏了1200,如果不是佛系玩家,请不要贸然入场。


5.可我还是想买基金,能帮帮我吗?

其实知乎里面关于理财的知识有很多,相信大家可以从中收益,不过大家肯定都是心里没底气,不知道自己交易策略对不对,会不会有太大风险。

所以我用课余时间用C语言写了个交易的基金模拟交易系统,可以用来测试自己的投资策略是否准确。

目前正在艰难的考虑是否发布这个交易系统。确实是不想因为身份公开泄露个人信息。

需要的人在评论区说一声吧,我会私发给你软件的使用方式和下载地址的。


——————分割线——————


在小时候,我妈告诉我以后要好好努力,因为家里欠着20万块钱的外债。

长大了,我问我妈还欠多少,我妈说现在欠着80万了。

所以我一直觉得我们家好穷,我连讨老婆的钱都没有,直到我想到我家的债务虽然涨了60万,但我家的房子却涨了200万……

如果要讨老婆,房子一卖还是够的。

但是卖了房子,没有房子,又怎么结婚呢……



说到底,这房子虽然涨价了,但是无论是100万200万都没啥用,因为这是刚需。只能说以后结婚可以考虑不买房,但是债嘛……等我大学毕业了慢慢还吧,反正迟早会还上的。


我家为什么钱会越欠越多呢?其实这不是银行利息的原因,而是因为我家是单亲,全家靠我妈开小店挣点钱供着我们上学。那些商业伙伴们看我们家不容易,也愿意把货赊给我们,并且不收利息。虽然看起来欠着不少钱,其实也还能周转过来。

要问我日子很穷吗?那倒也不是。小时候我爸刚去世的那段时间家里确实是天塌了,1块钱的零花钱都不舍得给我,不过随着我们长大了,其实小日子已经慢慢变得不错起来了,消费理念也变得前卫起来。(可能比小部分知乎er还要好些。)

如果说用苹果手机能算是小康,那我家一只6s,一只7,一只7P,确实是账面饥饿,实际小康。从这里也能看出来,其实我家的消费观也没有特别抠,该用就用,反正千金散尽还复来。

至于为什么是这种消费思想,因为我妈说:“没事,反正有儿子在!”呵呵呵呵,把债务推给我难道我就会担心吗?没事,我也会有儿子的,我家儿子刚出生就是个“负二代”。

我感觉我是家里最省钱最抠的一个了,姐姐现在年收10万,已经是小资阶级生活了,也经常变相帮助我,比如有时会以让我帮忙写稿子的形式资助我生活费。

1400字的稿子,直接100块钱的红包,果然是亲姐。


每天吃饭也就花这么点钱,基本都是两餐。不说节约,应该是算小抠了。


你说我真的很穷吗?肯定不是。我在部队的时候靠着每月800-900的生活费存了2w作为自己的私房钱拿来理财,退伍费和地方补贴都给老妈了,但靠着2W和老妈给的生活费,自己小日子肯定是美滋滋。


统一回复下,这个基金看起来一天涨了300好多的样子,其实套在19000的本金里看,其实也就是2%不到的增长,如果你买的是股票类基金,一天-3%到3%的浮动是很正常的。

我买的是华鹏消费和中证白酒,但是不建议再上了,已经够高了,我要准备分批卖出去了,别追高,切记。


至于我为什么要省钱,省下来的钱去哪里了……我知道,虽然我家欠着80万,但房子无贷,有个小店,家庭和睦,亲友和善,家人健康,两个本科,两个退伍老兵(姐姐也是当过兵的,她大一去部队,我也是大一后去的部队),可以说我们家后期还是非常有潜力的。所以我就把省下来的钱那去做公益了。


说来惭愧,明明还有两万多的本钱,但我还没有捐出三千五千的勇气,因为我终究还是得为自己的未来做些考虑。

所以综上所述,知道了家里的财政情况也没啥的,反而是养成了我勤俭节约和理财记账的好习惯。平时兴趣爱好也很广泛,写了有160w字左右的小说,80多首歌词,20多首曲子,会开车,会吉他,会修电脑,开朗但又低调,三观也很正,感觉自己在单亲的环境中发展成这样也确实不容易。


然而,讲了这么多,什么努力向上什么积极进取什么乐观开朗都是假的,只有想讨老婆是真的。如有疑问,我再给大家提示一下:


家里欠债怎么办?

妈妈:“没事,反正有儿子在!”

呵呵呵呵,没事,我也会有儿子的。


所以我不得生个儿子接盘么。



另外,我想要五个赞。对着箭头连续按五下,你懂的。

好多答主主张向孩子装穷,我倒觉得与其担心孩子乱花钱而刻意隐瞒,不如帮助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能力。

我小时候一直以为家里穷的揭不开锅,结果就是我从来不敢跟爸妈说一周二十元伙食费其实不够吃,而我还要省下九元钱买杂志,所以周一到周四就吃最便宜的两块五一碗的素粉,到了周五就恬着脸找同学借,久而久之变得自卑敏感,还因为营养不良变得又黑又瘦。直到初中毕业无意中翻出麻麻工资单才恍然大悟。。。

小时候“穷”惯了,消费观跑歪,长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习惯于屯入价低质量差的东西,既浪费钱又拉低生活质量。更不用说理财观了,明明是学金融的却直到大学毕业才闹明白信用卡是怎么操作的,更不用说开账户投资理财以钱生钱了。。。做TA拿到点小工资转眼都花在乱七八糟的东西上了,回头望,周围懂行的同学早已默默屯起了苹果谷歌股票。。。

记得刚上高中那会学校请来一位大拿校友来演讲,讲的正是消费观的问题。校友对台下几百张稚嫩的面孔解释何为消费,何为投资,为何不要把钱过多的浪费在消耗品上以及如何聪明的花钱。当时的我不以为然,十年之后的再想起来简直以头抢地。。。

我就觉得应该让孩子知道。

我家单亲,妈妈一个人养大我,家里有多少钱,每月多少花费我妈都告诉我,初中开始每月我妈都让我合计家里的开销,还告诉我她的工资。我妈给我列了个账本,记着我从小到大的学费补习费一类的,小升初合计一次,初升高合计一次,直到大学毕业账本合计完了才扔掉,看着还挺好玩。因为我十分了解家里经济状况,从初中开始,家里有重大花钱决定我妈都要问问我的意见,比如换个电视啊,出门旅游啊,换不换房子啊,都是我们两个商量决定。因为钱就这么多,人口就这么些,我知道这里多花了钱就明白为什么那里要省钱。所以,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经济状况,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光说家里穷那就磨叨,实际参与了就懂了。好多家长就是习惯了自己做决定,认为小孩子啥也不懂没必要参与家里的任何决定,有什么事就知道一边叨叨,埋怨孩子啥也不懂,你让他参与进来啊!实际参与就懂了啊!实习啊!

家里有钱了,早点让他了解到什么叫投资理财,别养成个二世祖。家里穷的让他明白什么叫开源节流,主要要开源!别就知道扣扣搜搜的省钱!

需要。

我家一直不是特别穷的那种,但是我一直觉得我家特别困难。开口找父母要钱很艰难,没有零花钱这些说法。

六一儿童节老师给我们一人做了一条蓝色的棉绸长裙需要20。我都不敢和我妈说这个事情,自己凑了好久。缺钱导致我活得的非常蜷缩,一点点都不舒展。

自卑且怂。

如果不是太差钱不要让孩子觉得他家特别穷。孩子会焦虑烦恼。

不知道你的孩子是否曾经在饭桌上冷不丁地问你,“你每年挣多少钱?”,你对此是如何回答的?

我第一次被问到的时候,一时噎住,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我很惊讶地发现,对于这样一个只需要用一个数字来回答的简单问题,我居然有很多不简单的内心戏。

我想到,我要不要回答他?他知道了这个之后会去和同学朋友说吗?如果他把我和别人家长的收入做比较,他会怎么想?怎么看我们这个家庭?

我发现,这个简单的问题居然激起了我从小对金钱的一种复杂情绪。我儿时的记忆中,父母对家庭收入是避而不谈的。他们的回避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禁忌,是一个可能会冒犯到父母的话题,于是我也小心翼翼地绕开。但在我心底,我对这个答案又无比好奇,并从好奇中又生出很多忧虑:也许我们家的情况很糟糕,很糟糕,我不能随便提要求,我要节俭。

那么正在看这篇回答的你呢?你对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感到犹豫不决吗?你顾虑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是否激起了你对金钱故事的童年回忆?你的父母在你小时候和你沟通家庭收入吗?他们谈钱时是怎样的态度?你是怎样的感受?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当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经历后,我明确了一点:我不能对我的孩子回避这个话题,而是要把这解释透,让他们不必有任何猜疑。而且对收入的理解也是职业启蒙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展开说:第一是如何跟孩子沟通具体的收入水平,第二是怎样挖掘孩子提问背后的动机,第三是引导孩子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有哪些



那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向孩子摊牌,告诉他们确切的收入金额呢?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定。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他们知道了具体数字,可能会童言无忌,在平时聊天中就把这个信息告诉给他们的同学朋友甚至其他大人,这也许会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你可以跟他们说,自己的收入大约处于什么水平,比如这个地区的中等,或者中等偏上,或者比较高。如果他们一定要知道金额,那可以告诉他们一个大致的范围,比如20万- 50万。

对于中学生来说,你可以告诉他们具体的金额,并嘱咐他们不要传播给别人。同时,你也需要告诉他们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比如家里每个月的生活开销、税费,每个月能剩下多少盈余等等。这样能让他们对家庭财务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数字。

不过,知道家长有多少收入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虽然他们自己可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提问的背后其实隐含着重要的心理需要,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在回答完“挣多少钱”这个问题后就停住,而是要对孩子提出下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想知道?


孩子告诉我,他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博士,在大学教书,工资很高,于是他想知道我挣了多少钱,他还想知道是不是读了博士就一定会挣到很多钱,如果是的话,为什么我不去完成博士学位。我于是告诉他,目前我的收入没有那位爸爸高,并不是所有领域的大学教授都有那样的收入。我也告诉他,我选择中途放弃博士的学习是因为我实在是不喜欢。

我接着问他,“你是在担心什么吗?你觉得我们家穷吗?”

他想了想说,“我觉得我们家不算有钱吧。”

穷还是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要看和谁比。孩子自然是和他们眼睛能见到的比。他们平时去同学的生日聚会看到有的家庭上下四层楼,车库里可以放四辆车,院子里有游泳池,地下室有影院,还有一层健身房,房间之前需要对讲机。和他们相比,我们家就非常朴素了。但是孩子看不到的是,我们所住地方的收入水平和房价水平在美国算是非常高的。

我告诉孩子,如果我们通过和外界比较来评估我们的财富水平的话,那取决于我们跟谁比,感受会大不相同。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富足,也可能会感到非常匮乏。那我们选择跟谁比呢?我们为什么要跟别人比呢?


事实上,孩子更关心的是他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家庭在财务上是否安全。于是我和孩子一起盘点了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很舒适,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在,想要去参加的兴趣班和比赛都可以去,每年都能回中国玩,每个人都很健康,大家都很相亲相爱。这是一个令人满意的生活。至于是否比别人更有钱,这完全不重要。

不可否认,有些家庭确实会遇到一些财务上的困境,比如一方失业,房贷压力剧增,不得不做出一些取舍。如果这些取舍会影响到孩子,比如原本答应孩子的旅行暂时不能去了,平时买东西要节约很多,那这时候父母如何谈论这种困境就很重要。如果你是整天愁云密布、唉声叹气,甚至经常和配偶因为钱而互相指责、燃起战火,那么钱在孩子眼里就是麻烦的制造者,是痛苦的源泉,是关系不和的罪魁祸首。这种金钱关系的底色将很难让孩子长大后对钱感到友好和亲近,他可能会排斥钱,或者把钱当作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手段,并不断地从钱里面去寻求安全感。

积极的方法是让孩子看到,问题都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并让孩子关注他已经拥有的资源。比如在失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积极地谈论找工作的努力、财务风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家人互相支持、共度难关的感恩。这能让孩子对未来抱有希望而不是各种灾难化的想象,同时仍然感受到比钱更重要的亲人之间的爱。

理解了孩子为什么想知道家长的收入、并消除了他们的担心之后,孩子可能就满意了,不再追问。但是家长还应该找机会和孩子继续讨论收入这个话题,尤其是引导孩子理解主要的收入模式是哪些,这将有助于他们今后思考自己更想用哪种方式赚钱。


我的孩子第一次思考赚钱模式是在他五岁的时候。他那会儿刚学会叠衣服,叠得兴致勃勃,于是他想到,“我可以去别人家叠衣服来赚钱,一件衣服五分钱。”过了一阵子他兴趣下降,又琢磨,“我可以去教别人家的孩子叠衣服,自己就不用那么累了,每次赚的钱也更多。”再后来他又想到,“我要是发明一台可以叠衣服的机器就好了,就再也不用干这么麻烦的事了。”

我跟他说,他从付出劳力并按件得到报酬,发展成组织培训并按项目获得培训费,再进化发明新技术并出售专利获得转让费,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复杂,赚钱的模式和收入水平也大不相同。

你看,一个小孩子叠衣服时的异想天开,父母稍加点拨,就能成为一次绝佳的职业启蒙对话。我让他看到,仅仅用劳动力来赚钱是效率最低的,教授他人方法可以一次让很多人受益,可以让收入规模化,但如果他能发明创造新的技术,他可能会改变整个行业,他获得的收入也不再被他所投入的时间所限制。

孩子大一些后,他开始主动观察和思考现实,发现了不同职业之间收入模式的差异,最明显的是公司员工和自由职业者的区别。

有一天他对我和先生的收入对比发生了兴趣。他先问我一年赚多少钱。因为我是职场教练,主要收入是按照教练时间来收费的,我告诉了孩子我向客户收取的每小时的费率。然后他又问了他爸爸的年薪,再掐指一算,发现有问题,他说,“你每小时的费率比爸爸每小时的平均收入高很多,为什么你一年挣的却比爸爸少?”

这个问题让我跟他解释了固定年薪和自由职业者按小时收费工作的不同。在年薪制下,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工作时间都交付给了公司,无论公司能从客户那里赚多少钱,员工拿到的薪酬都是基本固定的,只有奖金的部分会根据公司赚多少钱而有所变化。不过,年薪制下还有一些隐形的收入,或者叫做福利,比如带薪年假、带薪病假、医疗保险。而按小时收费的工作就不同,只有在服务客户的时间内才能赚到钱,其他时间是没有收入的,一般都在做一些营销活动来获得新客户,从而提高收费工作时间的比例。而自由职业者是没有带薪假期的,医疗保险也要自己买。

孩子在听完解释后,得出结论,“妈妈的工作比较灵活,可以自己安排上班时间和地点,所以可以带我们一起去中国过暑假,但是妈妈的收入不稳定;爸爸的收入稳定,但是每天必须按时去公司上班,假期也比较少。”这个总结反映了孩子不仅看到收入模式的差异,也看到不同工作类型的利弊。

接着,孩子又发现还有一种收入方式可以在你睡着的时候仍然在赚钱。

去年的时候,我出版了一本童书,也为别的平台做了在线课程。我跟孩子聊到,在我把书写完、课程做完以后,只要书和课程还在卖,我什么都不用干就可以收版税和课程销售分成了。这就是被动收入。孩子觉得我太爽了,自己不用动手,挣钱机器24小时都在工作。但我跟孩子说,并不是我什么都不用干,而是我在之前把创作的事情干完了,而这个被创造出来的东西成了能为我挣钱的资产。当然,也有别人在作销售的工作,让我创作出的产品能够持续为他人创造价值。

终于,在孩子9岁的时候,他第一次尝到了赚钱的滋味,也体验到另一种他认为很神奇的赚钱方式:销售佣金。

他从七岁开始为了练习中文,运营了一个双语公众号。在他做公众号两年后,他得到一个机会,帮一个出版物制作音频。这份工作本身并没有报酬,但是他后来在自己的公众号推广了这套他参与录音的出版物,结果获得了几千块销售佣金。他之所以觉得佣金很神奇是因为,他认为作者是这套书的创造者,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理应获得最大收益,而他只是花了几个小时写了一篇推文,但似乎销售佣金的比例比一般的版税比例高很多,这看上去非常不公平!销售的钱赚得太容易了!

这时,我问了他两个问题,一个是,“如果没有销售,作者能得到版税吗?”第二个问题是,“你为卖出这些书真的只花了写一篇推广文章的时间吗?”孩子思考后意识到,销售是促成交易发生的最后一步,如果销售不成功,那前面所有环节的价值都无法实现,所以销售确实很重要。而他之所以能够卖出那些书,是因为他两年来积累的粉丝,这包含了他为了创造内容所付出的所有努力。也就是说,销售渠道的建立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付出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这笔佣金看起来挣得很快,但背后的努力是长期的。

从上面这些例子里,大家可以看到常见的各类收入模式,从计件到计时到年薪,从版税到课程提成到销售佣金。我建议你也找机会和孩子进行类似的讨论,可以延续上节课的“职业谈话”练习,让每个家庭成员找机会跟孩子解释他们的收入模式。我把上节课的“谈话记录表”扩充了几栏有关收入模式的问题,供你在对话中参考。当然,理想的情况是以孩子的提问为中心,家长灵活应对。我特别想指出的是,职业谈话是一个贯穿在生活中细水长流的过程,不用操之过急。

我的孩子因为对各种收入模式的熟悉,以至于在他最近为我录制有声书时,非常专业地和我商量报酬。是拿一笔固定收入好,还是在他的公众号帮我推广后拿佣金提成好呢?考虑再三,他决定选择一个保底固定收入加上佣金提成的混合模式,我们成交。


回答者:

秦华,Momself知识付费课程《极简亲子财商课》讲师。两个孩子的妈妈,现居美国。
秦华老师是世界银行财务管官及全球房屋金融顾问,曾任美国500强企业房地美运营风险总监,美国认证自身职业生涯教练。



分享一个练习:

尝试引导孩子和家人进行职业谈话,让每个家庭成员向孩子解释自己收入的模式及特点,可以问问孩子他喜欢哪种方式以及为什么。以下是“职业谈话”记录表的扩充。


@Momself,是国内第一个聚焦「妈妈」身份的新女性自媒体平台。
Momself希望解决女性身份变化后,遇到的亲密关系、亲子养育、自我成长、职场家庭兼顾等冲突矛盾,并对女性的个人终身成长,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关注Momself公众号,妈妈的难题我们有办法!(ID:momself)

应该,必须告诉,但是我这个方向有点不一样:


家长告诉孩子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但是请记得最后落脚到一个点上——


“孩子,咱们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也不是那么宽裕,但是如果真有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有钱”


这句话就够了,这是一个孩子将来出去的底气



有多少孩子是被从小到大教育过说“咱们家穷”的?相信也不少,反正我感觉我周围就是两个极端,要么报喜不报忧把什么事情都自己扛下来,要么报忧不报喜一个劲儿成天吓唬孩子说我们家穷我们家没钱


你觉得告诉孩子穷能教会孩子节俭?或许能吧,但是相信我,这个孩子树立起来的第一个念头,绝对不是节俭,而是胆怯——


他觉得自己家穷,因此他什么都不敢想,什么都不敢试。遇到喜欢的东西他不敢用,遇到好的机会他不敢去,遇到可能存在风险的收益他也不敢拿


我过去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前辈,按理来说以他的能力,他的学历,他本来可以有更好的平台,但是他当时没有选择去国外留学


原因很简单:国外留学这件事,我们想的是去哪个国家,学哪个专业——他想都不敢想


因为从小就被家里人教育说我们家没钱,我们家要节省,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因此当他一听到去国外的时候,他只会觉得这是有钱人才能去的地方,去国外读书不是他这样的人配得上的生活


结果呢?实际上国外有奖学金,也有兼职的机会,这些只要他争取就能够拿上,再加上他家条件不好但是绝对算不上差,根本不可能说去读个书就揭不开锅


但是他胆怯了,他害怕了,他从小受到的观念让他对于这种事情想都不敢想,碰都不敢碰——甚至哪怕多问几句,他都不敢去问


一个孩子这么好的平台,就被耽误了,虽然他现在过得也不错,但是如果他当年能抓住那个机会深造,他现在的成就一定会高出不少


可惜吗?可惜,太可惜了



这还算一个【可惜】的故事,你知道有多少故事的结果不是【可惜】,而是【悲惨】吗?


因为不敢和家里要钱,偷偷的去贷款;因为觉得父母赚钱不容易所以自己去做兼职,结果被骗进了传销;因为觉得自己家穷要补贴家用,结果误入歧途一去不复返……


出了事不敢和家里说,闯了祸以为自己可以扛,不择手段赚钱只是因为自己觉得“家里穷”……这一个个例子,我觉得都不用我说的太明白太直接,你们一定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和故事


我们看到的时候会觉得这件事是新闻,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但是当这件事发生在你身边人身上的时候,你就会知道有多无奈,多吓人


出了事了,大家只会感慨这个孩子傻,这个孩子愚蠢,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孩子走上这一条路,仅仅是因为父母没有告诉他们一句:


“孩子,咱们家有钱,真的有钱”


这个有钱不需要多少,真的不需要多少,可能一两千,可能三四千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能真的连一个月工资都不止这些钱,但是你想象不到这些钱的力量:


当一个傻姑娘知道他们家拿的出来这些钱的时候,她不会掖着藏着,去黑诊所堕胎


当一个傻小子知道他们家拿的出来这些钱的时候,他不会为了“兼职”的那一点钱去被人忽悠欺骗


当一个愣头青知道他们家有这笔钱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这一点钱去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一个傻白甜知道他们家有这笔钱的时候,她不会因为这些钱去陪别人睡一晚上……


这不是编故事,这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眼里的事情,你都想不到我知道这些事的时候,心里有多震惊


我们的确有很多父母瞒着孩子,不让孩子知道自己家里的经济负担,但是我们同样也有很多父母没有告诉孩子,咱们家其实没有这么不堪,没有平时和你说的那么穷



告诉他们吧,别吓唬他们了,真实一点不好吗,你一定要让孩子处在一个“穷怕了”的环境里面吗?


你们最初的目的可能是好的,可能是想要培养这个孩子的节俭意识的


但是你们根本想不到:


一个三观不稳定,情绪极端化,社会经验少还长期处在“穷怕了”的高压下的孩子,能干出来什么事



以上

以一个孩子身份,过来人的经历,我觉得家长该告诉,但不是夸张化、也不是弱化,是真切找个时间,静心告诉孩子状况。

我当时不知道我爸生意失败了...没人告诉我,觉得告诉了我也帮不上忙....但是家里气氛变了我是感受的到的。母亲父亲脾气也越来越不好,我那时还不知道为什么。以前想吃蛋糕,妈妈会买。后来想吃,直接被大骂乱花钱。我当时的确是懵的,我甚至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事?我当时也很生气,觉得我只是要吃一块蛋糕,以前你不骂还给我买,现在到底是怎么了?

如果你告诉我家里状况,我会很乖,我不会要求。我会和你们一起度过这个困境。

你什么都不告诉我,但是你又不能完全隐藏自己的情绪,最终,我就变成了出气筒,被骂不懂事,我还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所以,请告诉我吧。的确作为孩子,我没能力赚钱解决问题,但是我可以跟你一同承担心里的负担。而身为家长的你,也不需要一直用力隐瞒,最后受不住了发脾气。在外面装,回到家里还要装,你们不累吗?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就可以面对生活,一起努力,而不是藏起来,最终感动了自己,辛苦了自己也辛苦了别人。

我很确定的说,必须要。

小孩子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无法正确衡量金钱和自己的价值。

就像之前那个砸坏了黑板,老师让他回家找家长赔结果小孩自杀了的事一样,我们成长过程中会无数次的遇到同样的事:我犯了一个需要金钱来弥补的错误,而这个金钱的数量,到底是多还是少?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我想,应该不会弄出一个月几千块的零花钱,这就意味着在孩子的眼里,几百块,就是一笔巨款。

几千块的手机,足够让一个少女跑去援交,而在她们父母的心里,她的身体怎么可能几千块就买得到。

之前群里有讨论过,关于前些年一些初中生卖淫的价格,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

许多初中少女几百块就把自己给卖了,甚至有同学带着出来卖,一次只给她一百块这样的事例。

每一个跟孩子逼逼自己家里穷,不把家里实际情况告诉孩子的家长,都是有罪的。

你对自己家庭情况的每一分诋毁,都在你孩子的心里注入弄弄的自卑和怯懦,你越是让他们少花钱,别花钱,省吃俭用从不奢侈苦难教育,越是让他们成为一个只配活在垃圾堆里的社会底层。

很多人在教育中总追求一些夸张,一些手段,去追求什么苦难教育,什么惩戒教育,什么启示教育,却忘了最基本的教育,就是实事求是,让孩子认清楚,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挺应该的。

首先我自己对我家的财政状况一无所知。

这几年我在国外留学,我妈老跟我讲我们家里没钱,什么什么生意亏了,什么什么投资又是找谁借的钱,我读书的学费是卖了一套房子才凑够的(确实是卖了一套房子)。

去年我在国外,想到家里条件不好,我在生活上对自己抠到极点。连申请学校都直接没有申学费贵的学校和生活成本高的地区。有时候某一天又交了话费又买了生活用品又和朋友在外面吃了饭,感觉没有乱花钱但是当天开支超过一百镑。我感到自责,焦虑,想到自己吃不好玩不好,钱还花了那么多。我不想再给家里增加负担,看着银行卡上的数字一点一点变小,我只能进一步节衣缩食,不想再多问父母要钱。经常心态突然就调整不过来,甚至一个人在家哭。

我确定我家至少这两年没有暴富。今年我爸妈提出给我买房,我之前本科的时候以为家里给不出我研究生学费,买房首付也要好几十万吧,这钱哪来?前几天我假期在外面玩,我爸妈又打电话跟我说要给我买车。我妈说这些年还是给我存了不少钱,车不用买豪车,实用低调就好。

我???家里哪来的钱还能买车了???

爸妈还鼓励我假期去其他国家旅游,经常问我钱够不够花,不够就给我打钱。可是我节约惯了,没有多问他们要过钱。

我现在依然对家里的财政状况摸不着头脑,但是知道家里其实没我想象的那么揭不开锅。如果我早点知道家里没有穷成这样,我去年的精神压力会小很多吧。顶着经济压力兼顾学业,我真的很累。

不光要告诉孩子自家财产状况,还要告诉孩子父母的职业和收入,告诉孩子父母所在行业的收入情况。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还要讲讲其他行业的收入水平,告诉他要这些行业都有什么门槛,让孩子对自己家庭和和这个社会有个概念性的认识。

省得你孩子以后一张嘴就让人觉得何不食肉糜或者头发长见识短。

知乎上见这种人真实是见的够够了。

要更新了,跟我爸在我养的那只猫上出现问题,当然是出现争执了。然后我给我爸发了这段话:

关于你说的那个问题,我宁愿告诉其他人也不告诉你你很伤心,这个问题我只会比你更伤心吧。

我的父母都不是可以理解我的人,在我还需要父母给我建议和我商量的时候,我的父母的关注点永远不在我的感受上。后来我可以找别人给我建议的时候自然我不会选择以前那种会让我难受的方式,这是人的本能选择。

比起很多同龄人我跟我父母之间多了很多隔阂和空白,但是这天底下还有很多情况比我更糟糕的人,我以前想不通看不开,我现在觉得也可以接受。跟我妈相比你的确对我付出得比她多,但是就算是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也是需要经营的。我现在跟我妈话都不会说一句,这是我和她两边都放弃经营的结果,都破罐子破摔了,这说明在我们放弃之前这个关系就已经是破罐子了。在一定程度上你跟我妈挺像的,特别是对我,这也是你们当了那么多年夫妻必然的结果,但你比她一直以来都多承担一些责任,这也是我跟你现在关系没有像跟她那样糟糕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我的确可以接受,比起很多人我已经很应该知足了。但是既然今天已经说到这个问题上面我觉得也可以说开了,一直以来都好像是我自己在背负这些东西。

我对你为什么不像其他一些女儿对父亲那样亲近,首先从最开始的说起,因为你在我小时候那样打我。你大概不会觉得我会到现在还记着,我的确不会记着,因为记着那些只会带给我伤痛而不会影响到你任何地方。我就算刻意的选择去忘记但是我还是偶尔会不受控制的想起来这叫什么呢,这就叫阴影。我知道这是你教育的一种方式,你当时也还年轻你的教育也不一定就能做对,这大概也不算是错了,只是不妥当吧。就是这种不妥当直至今日还可以伤害我,同样随着时间一直伤害我跟你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我以前对于这个问题写的一篇比较详细的文章,你可以看看,但是都不是对你说的,如果你觉得被伤害了我只能说抱歉,在我眼里的事实就是如此,我同样也在被伤害

(知乎答案棍棒教育那部分)

这篇文章是今年5月份写的。大概可以表达我对你在我小时候打我这件事上的看法,很多你可能都不记得了。

第二个问题,你跟我妈之间的婚姻。婚姻失败最受伤害的肯定是子女,这没什么好说的,我没做错什么事,却要受到你们婚姻失败的伤害。不论后面的种种,不可否认的是当初就是你出轨了。那天我在跟你说这句话的时候,你竟然还试图辩驳,庆幸你最后还是没有。你对你的婚姻的不忠诚直接影响到我以后对看我的另一半的眼光,没有直接怪在你头上的意思。现在还是想问一句,做出那样的行为的时候,没有考虑过我吗?至于后面我妈那些行为,我从小渴望过妈妈的关爱,渴望过妈妈的照顾,但是一个人对一件事长时间的渴望没有得到过实现,就不会再抱有希望了。这也是为什么你问我以后会不会管我妈我说不会的原因。你大概无法想象因为她我在我长大这些年走了多少别人不会走的弯路,吃了多少别人不会吃的亏。即使她是我的妈妈,现在的我,绝不原谅她。

第三个问题,我的读书问题。我对我上现在这个大学充满绝望的,你有一天说你对我读了这个学校以后不抱什么希望了,你可能都不记得你说了这种话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很不负责任的一句话。从事实上,客观上来讲我读这个大学完全不怪你,是我自己咎由自取,因为如果我再更加努力,既不用读传媒也不用在市里补习。但是从我自己主观上来讲,我还是会有很多假设,假如当初你没有要我去读XX中学(县城初中),假如当初你没有非要我去XX中学(县城高中),假如当初我去考了其他学校的点招。我也不想做这些假设,但是我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其实这个问题我现在觉得还好吧,既来之则安之,但最后到接受之前的过程,实在是太煎熬了。


第四个问题,金钱问题。首先现在我非常感谢你,能够给我那么多的生活费,对于我一些吃饱穿暖之外的要求也可以满足,这一点我真的非常感谢你。(接下来的话跟知乎这篇答案差不多)


以上四个问题是造成你说的我不信任你的原因吧。还有你说的在我心里连朋友都不如,这句话故意说出来让我愧疚的吧,把自己放在一个可怜的一片苦心女儿却不理解的位置上。我不相信你都快50岁了还不明白朋友跟父母是没法比较的,父母永远是父母,朋友永远是朋友,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如果你的确不明白那我误会你了,如果你明白,那你说这句话出来给我听真让人生气。


我写这些出来只是为了给你看,你也不用长篇大论的回复我,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那大概只有在发现这些问题的当时了。不用刻意解决,可能某天我自己就忘记了。我的人生以后还有很多事,这些无论多让我刻骨铭心也只是过去的事。我只是希望,我理解你很多事情,你也要理解我,包括理解我对我跟你之间的关系。


——————————————————————————————

以下是原答案

作为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答这个问题。

我现在还在读大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个孩子,一些因为家长对家里的经济情况的表述产生的心理是非常难以启齿的。

首先,我生活在一个小县城里,从小家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很穷很穷。整个小学自卑感的的确确一直包围着我,小小年纪,还没有学会攀比,但是周围同学的态度的确是近乎孤立的。因为家比较远,所以在接近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用第一个手机但是我用的手机和班上同学的差别很大,我自己感觉都像用的一个破烂(我爸用了给我妈用,我妈不用了再给我的,已经很多年了),我就说了一句,类似于不太拿的出手的话,我爸立马垮下脸,像我说了一句什么大逆不道天打雷劈的话,狠狠的批评了我,说我这是攀比心理。但那的的确确是我第一次听到攀比这个词语,所以说,攀比心理不是任何人教给我的,是我爸自己亲自教给我的。因为爸爸的呵斥批评,我又更加的自卑,因为用这个破烂自卑,也因为自己小小的心灵不满足这个破烂而极度的羞愧。那个时候,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认为自己有攀比心理是个坏孩子,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班上没有一个同学喜欢我。自卑、怯懦、负罪感、羞愧时时刻刻包围着我。

以上就是当时最真实的感受,当时还什么都不懂,甚至对于攀比这个词语都是晦涩懵懂的,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样,但是我还是相信自己本性不坏吧。

第二次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女生开始发育了,也开始注意打扮自己,希望能穿得得体好看。当时爸爸妈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家庭矛盾(出轨),妈妈离开家,爸爸被奶奶赶出家门(好像是,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我上初中的附近租了一个两居室的毛坯房,非常简陋,350一个月。但是我爸爸不停的重复,租这个房子都是为了陪我读书,要不然不会花这笔冤枉钱。所以在学习上我也比较不让他们操心,但是同时,从家里来的心理压力比学习压力要大得多,感觉自己不努力读书,就是罪不可恕应该天打雷劈。穿着方面,我一直认为家里很穷,几乎从来不要求添置任何新衣服新鞋,又感觉自己和班上其他女生格格不入,自卑感越来越强烈。然后又开始长痘痘,戴眼镜,发胖,当时的心理就是,世界上怎么有我那么丑的女孩子。那会儿是大概2012年,我爸的月收入已经偶尔过万,我妈已经穿上了1000+的鞋子。我穿一双60多块钱的鞋,一年四季。胸部发育到了必须穿文胸的时候自己觉得家里穷买不起一直不吭声,妈妈也不关心,后来是大孃(爸爸的表妹)发现后带我去买,那会儿胸部已经挤压变形长了比较严重的副乳。

后来上高中要稍微好些了,也是我爸爸的收入又更高了,在我面前仍然感觉是家里很穷。但是对于选择高中的时候,我的成绩可以上市里的重点高中(有一说一,如果发挥不好也有可能考不上),但是我爸爸只让去上了县城唯一的一所高中,当时明确的告诉我,开销会小一些。这个我现在心里已经无所谓了,在县城高中过得挺开心的,成绩比较好,瘦下来了,痘痘好了,开始招人喜欢了。

最让我受伤的一次是我高三的时候,因为高二的时候学了艺体(那会儿家里条件不错了),高三在市里的机构里补习文化,学费比较贵,五六个月交3万左右的样子,的确是我自己一时比较任性,做过最任性的要求(但是我成绩一直都很好,无论在机构还是回普高都是第一名)。6月份高考,1月份开始补习,1月交1万。大概3月4月的时候,机构给我爸打电话让补交剩下的学费。我爸自己来了这个机构,说顺便来看看我。我当时真的挺开心的,还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我爸就来了,我就去办公室陪他等财务老师来,办公室里有另一个班的语文老师、我们班的地理政治老师在,财务老师来了以后,我爸的话让我大跌眼镜。大概内容如下:我们家里情况真的比较艰苦,实在是负担不起这边的学费,我今天来就是接我女儿退学的,实在是坚持不了了,家里条件真的很差,实在交不起学费了,或者你们能不能减免学费之类的啊。我当时坐在我爸旁边,眼泪都在一直打转,自尊心完全碎成了渣渣掉在地上,最后的自尊就是强迫自己不哭出来。这个时候那个语文老师本来在打印资料的,打断我爸爸的发言,说:我是一个兼职老师,所以我的利益跟这个学校关系没有其他老师大,我也不是劝你继续交这个学费,我只是出于我个人实在忍不住了,你实在不应该当着你女儿的面说这些,很快就要高考了,你难道完全不在意你女儿听到这些话的感受吗?! 到这里我完全忍不住哭出声了,后面说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最后学校说可以等有钱了再交我爸才走的。

我当时是恨不得马上去死的,从那个办公室的窗口跳下去。一是有强烈的负罪感,因为自己读书让家里那么难。二是我爸的话完全把我的自尊踩在地上(我很在意老师对我的看法)。

后来这个老师在毕业典礼上说了这件事,但是没有指名点姓,说他对家长的这种行为非常愤怒,再三强调了他非常愤怒,然后鼓励说以后要继续好好读书,早点自力更生。

到现在,我爸仍然不定期的在我面前说他很穷,有一次男朋友的猫暂时养在我家,我说买一个猫砂盆,三十多块钱,那一瞬间,我爸眉毛深深地皱起,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买吧买吧,反正你的要求爸爸都是尽量满足的,我自己紧一点没关系,我节约一点就可以了……可是爸爸,我每次提出要求我都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心理斗争,怀着浓浓的负罪感和羞愧感提出的,能不提的我都咽下去了。

最后说明,我目前大一到大二的学费都是奶奶出,算下来生活费也有大半算是奶奶出(因为我爸会跟我奶奶要钱),我爸的工资完全是他自己一个人花,家里水电气甚至桶装水都是奶奶出。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子我爸在我面前说的欠的外债还越来越多。当然,我也只能停留在不能理解,开不了口去问。如果某天我奶奶因劳累过度而去世我会在心里责怪我爸爸甚至记恨,但我会尽应尽的义务,对于我爸爸之前对我这些行为,我心里有怨但不会计较。

总之,希望我的答案对一些家长有参考价值,但全天下的家长都各有异同。不变的就是,年龄小的孩子背负过重的负罪感会产生极端心理,会自卑怯懦不合群。年龄大的孩子不是傻子,他自己心里会衡量家里真正的经济情况,你哪句话是为了给他压力(可能说好听了是激励)哪句话是真的,孩子心里都有数的。

不断的重复家里穷,有两种极端结果,一个极端好,就是孩子发奋图强成功成才,一种极端差,孩子心理出现问题,和父母有隔阂,不自信做事畏首畏尾。

——————————————————————————————————————————————————————

更新。希望有做家长的可以抽几分钟看一下。

答了以后发现还是有一部分人跟我情况挺相似的,相同的是大家都心里比较苦。不管是后来发奋图强成功了的,还是仍然处于这种情况之内的,这个期间都是非常难熬的。

但是呢我觉得我对我爸爸有那么深的怨念不是单纯因为这个问题,所以说单纯这样做(不停重复家里很穷)应该是不会造成我这种心理状态的。

从孩子角度说,觉得和爸爸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还有就是,他所认为的,棍棒教育。

我想尽我所能的以我自己的经历来告诉更多的家长,什么教育方法方式是不可取的,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够在童年,在原生家庭过得幸福,能够健康成长。

首先是我爸比较重视,学前教育。没给我报任何班,这一点我现在还是比较庆幸的。但是呢在上幼儿园以前我就会背九九乘法表了,别的小孩子在认1到10的数字的时候我已经会做加减乘除了。别的小孩子还在认大小口手这些字的时候我已经在背唐诗三百首写字帖了。一个学龄前幼童学这些肯定是很艰难的,那怎么办呢,打就是了,为了不被打,别人我不知道,我的潜力反正是无限的。以至于很长时间,我爸一喊我名字我就会一哆嗦,让把手伸出来我的手就不停的抖。

然后我自己在小学的时候特别懒,不爱写作业。情况是这样的,我家离小学挺远的,走路要走一个多小时(人小腿短),本来下午五点40左右有一趟车可以坐回家的,但是老师每天下午要上一个托管班(上班的家长把孩子托管在学校,不知道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强制“被托管”)然后就坐不上那个车了,回家吃完饭洗完澡就特想睡觉,因为小孩子的睡眠时间比较长,第二天又是六点多一点点就要起床。不写作业这是我自己的问题,也的确是需要被教育的。每次没写作业就会被老师骂,骂完就留堂等家长来接,或者直接请家长,然后我爸就来了。

回家就挨打,每次至少一小时吧,也没人跟我讲过挨打要说自己错了要求饶,就傻兮兮的被打,还不能哭,不能张嘴,发出声音就会被打得更重更痛。我觉得最恐怖的是好多次挨打要看他心情,如果他不耐烦那他就直接开打,如果他要想慢慢来那就要让我自己去找棍子。这个时候我心理就比较煎熬了,一不能找得太慢,会被打得更惨;二不能找太细的,他不满意的话他就要去亲自找更粗的;三我自己不想找太粗的,打在自己身上疼啊。这个过程我甚至有生理上的恐惧,一直有头皮发麻的感觉。

这里我觉得有三点我爸做得不对:(理性分析)一被打的时候肯定痛啊,作为一个孩子怎么可能不哭不闹不哼唧,这是违背生理反应的,而且哭本身是可以释放疼痛的(我觉得很多家长比较接受不了孩子哭闹,这种是要分情况的,如果超出他不哭的正常范围,哭是绝对正常的生理反应,是必要的);二是每次只打不教育,从来没有教我为什么一定要写作业,也没有教过是非对错;三是让我自己去找工具,找打我的工具,这就像要被砍头了,让我去选想要哪把刀,这样子真的,身心折磨。

另外我现在觉得特别恶心的,当时是觉得很别扭,现在觉得很恶心。一是我妈每次都去告状让我爸打我,我爸快打完的时候算着时间过来抱着我让我爸别打了(因为有几次我妈告状我听见了);二是我爸每次刚打完!!刚打完就要说,打在你身上,痛在爸爸心里,爸爸的心比你更痛……呕……我真想说那我们换换……(这段仅仅可能是我自己怨气太大,思想比较偏激,可不做参考)

反正打肯定是家常便饭了,具体的也不太记得请,印象比较深刻的有这么几次。

一次是过年那段时间的某个晚上,小孩子过年这段时间都是比较兴奋的,有个晚上我爸突然问我作文写完没。大家都知道其实过完年离小学开学还有一段时间,那我肯定没写完寒假作业啊。我就说没写完,他就轻描淡写的说,去你自己房间。那次我甚至现在觉得他遇到什么事不顺心故意打我的,过程没说什么话,闷头打我,偶尔我哭出声吼我让我闭嘴,然后他反锁了门的,因为我房间离我爷爷奶奶房间很远,他们已经睡了,所以不知道我又挨打了。那次打完没完的,半夜三更,赶我出家门,我大概一二三年级吧(记不清了),从二楼楼梯开始赶,我因为才挨完打走不快,下楼梯两只腿都要发抖,他居然踹我,穿着皮鞋踹我,所以我几乎是连滚打爬的被赶出去的。我邻居还没睡,把我捡回去他们家的。

还有一次是正常打,打完第二天还是第三天我在我爷爷房间看电视,裤脚就露了一点伤痕出来。我爷爷问怎么了,我说我爸打的。我自己倒是已经习惯了,我爷爷把我裤腿捞起来看到密密麻麻的青青紫紫的伤痕(我爸只打衣服能盖着的地方),有的甚至在渗血,他就非常生气。当时他有一个老年机,就拿出来拍了照,数了有四五十条印子(小孩子体表面积小,四五十条印子已经是基本看不见好的地方了)他直接质问我爸知不知道是亲生的…我还是个孩子…这种话之类的,我爸就呛他说我教育孩子你不要开腔,你一个外人管的着吗这种话(因为是后爷爷,但是是看着我长大的),然后我爷爷就说要去警察局告他家暴。我爸的极限骚操作来了,当场警告我爷爷要是敢去报警就怎么怎么样(我不记得了),第二天威胁我不准再喊爷爷奶奶,不准再跟爷爷奶奶说话,不然我就没有爸爸妈妈…虽然我比较希望我没有爸爸妈妈的,但是一看当时的局势就是不顺他的意肯定还要挨打啊,我还能怎么办。

这次我不太记得结局怎么回事了,反正最后我爷爷没有去报警。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分家了(住在我奶奶房子里要求分家真的很搞笑),我爸妈在二楼吃饭,我爷爷奶奶在一楼,甚至还去家对面以前的危房里住过。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在爷爷奶奶那里吃饭,我奶奶说吃完不要说,他们知道了要打你。

这种教育我真的无力吐槽,没啥好总结的。

我永远不会原谅我爸那些打我的时候,但是就像蔡永康说的。有的事不是原谅了,而是算了。我觉得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记着这些无非是折磨自己,而我爸爸根本就不会有半点愧疚,我不如自己放过自己。

棍棒教育也要分情况,教育≠打骂,不打≠溺爱。很多家长有这种错觉,只有用生理上的疼痛让孩子记得某件事情,他才知道错了不再去做。完全不是这样,孩子不会觉得这样做的错的,这件事不会被贴上错误的标签,只会被贴上“要挨打”。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孩子觉得“我的爸爸妈妈根本就不爱我”“我为什么要出生在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好虚伪,他们还以为自己演得很好”……

最后,我个人认为,教育孩子首先采取的应该是耳濡目染的教育,用自己做榜样,而不是毫不讲理的说,你是孩子你就不可以,我是大人所以我可以。就像做家务,开始教孩子做家务的时候,一定要陪孩子一起做,而不是发号施令的命令式教育,这就成了我是你老子,我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反正反正我都是为你好。孩子根本就不会理解的,为什么会有叛逆期,这就是原因。其次,出现孩子犯错,一定要讲道理!一定要讲道理!一定要讲道理!从小的是非对错观非常重要,什么时候打,不听讲道理的时候要打,打完也不要马上讲道理,打完马上讲也变成了土匪式的灌输。为什么讲了道理还是要犯错呢,因为你讲的那种道理他不明白,换一种讲法,一定要以孩子理解并接受为目的的讲。人性本善,孩子本身就是一张白纸,完全不讲道理出现的几率几乎为零的。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才开始这种教育方法,那大概会出现完全不理解的情况,那是他以前听到的看到的已经在形成他自己的三观,不是他人性本坏,可以教回来的,耐心点。父母在一定程度上是孩子的崇拜对象,对崇拜对象的模精品和言听计从是本能的,要合理利用。

当然了,我自己也还是个半大的孩子,以上仅仅是我以后教育自己孩子的想法。我想,如果我没有信心没有能力教好自己的孩子,那我宁愿一直不生。

——————————————————————————————————————————————————————

该,非常该!!

去年6月份我跟我妈去看商铺,选了一个200平的店铺(靠近cbd),准备开一家日式料理店。在一个高速发展的二线城市,能有一家200平且房租还合理的cbd商铺,那简直捡大便宜了。于是我妈迫不及待的交了定金。

但是我一直比较看好生态公园旁边山上的庄园,但是租金太贵且我妈不信任我,我也一直以为以我们家的收入租这个庄园确实有负担,于是就听之任之了

一个月之后日料店开始营业了,庄园在9月份被租了(做高档度假山庄,不知道是租还是买)

然而有一天,我妈在我放学之后欲言又止,于是有了如下对话:

“贝贝,听说xx区(本市高档度假山庄聚集地)要做别墅区了”

“然后呢?”

“xx山的庄园赚惨了!我当初怎么就不听你的!我要是租了那儿现在不就……!!!”

“不是你说租不起么”

“…………”

“所以你们瞒了我多少???”

“…………”




别说租了,要是我妈愿意的话,可以直接买下来,全款。

但是没有但是,现实就是我妈因为不告诉我真实情况而错过了一次让我成为富婆的机会

我觉得应该告诉。

如果一个孩子觉得他和他所处的环境不符,那么自卑,压力过大,都是很正常的反应。

讲个自己的故事吧。我父母从小就不告诉我家里有多少钱,导致我一直觉得家里不缺钱但是很穷。

家在北京,预估收入月薪2w,有次打电话听到我爸说现在2w+月薪的税又涨了balabala。但是那个时候家里租的学区房就要1w4的样子,所以一直觉得家里很缺钱。

从小没有零花钱,小时候同学会在春游的时候给我买零食,长大了也不好意思收别人礼物了。逐渐演变成我现在讨厌社交,完全不敢花钱。

后来我父母选择了送我出国。按理说那个时候我应该意识到家里不缺钱了,可是没有。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卑,和周围人格格不入。“家里卖了套房子供你出国”这个想法一直环绕着我。这几年在国外压力很大,因为很怕以后还不起这么贵的学费生活费。

后来才知道家庭状况不是我想的这样。但是我觉得养孩子过和家庭经济状况差不多的生活就可以了。我从小到大百分之九十的衣服都来自亲戚,印象很深的是有次出去见人换了个很喜欢的裙子有人夸好看,我妈就在边上说,噢这是xx给的啊。后来tb火了,tb上200左右的衣服我妈觉得贵不同意我买。而我所处的环境是国外人均一身名牌。也没有要求追求名牌,但至少我觉得我的家庭能支付的起一件新衣服,为什么要和我说我很穷呢。

现在性格很自卑,考试报名费不敢花钱,想要一本书不敢和父母提。

其实现在知道家里不缺钱了,总资产上千万年收入过百万,但是还是改变不了以前的心理。

我觉得我的教育是失败的,我成绩很好,如今在国外,不出意外的话大学也是top30的水平。我知道我的父母很爱我,但是我每一天都生活在自卑且敏感的情绪里。

前段时间父母问我大学想学什么,我说什么专业赚钱学什么,我喜不喜欢无所谓。我妈说你喜欢什么学什么就行了,家里那么多钱够你以后花了。

那一刻几乎落泪。如果我早一点听到这句话可能现在心态会很不一样吧,不过我还是决定什么赚钱学什么....

跑题了。。就当是个记录吧。

我有对朋友,男女双方的收入基本上只够房车贷和日常开销。

女儿要学画画学舞蹈学钢琴,是真的学不起。

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我说钢琴太贵了,真的喜欢换个乐器学也可以。

女儿在一旁听到了,喊着说:我不!我就要学钢琴!

她扭头偷偷跟我说:我老公说不能在小孩子面前说我们没钱的。

我有些无语的问她,那你送她去学钢琴么?

她说:送不起。我已经跟她们老师说了,不让她学钢琴课了。

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开始流行父母对孩子绝不能说家里穷这个事的。说这样会让孩子自卑。

如果你不管做什么都跟孩子强调家里穷,可能确实会导致自卑。

可如果你只是告诉他家里的真实情况呢?

我小的时候,家里邻居的小孩子也买了电子琴。

对于那时候的我们,真的是稀罕物。

所以我总跑去他们家玩,着迷的弹一会。

可是电子琴也很贵啊,别人家也舍不得给我玩,玩了几次,我被赶出来了。

被赶出来的那天,正好我爸爸来找我吃晚饭,看我垂头丧气的在那走,问我怎么了。

我就说了,被人家赶出来了。

我爸爸心疼女儿,听完了说:你喜欢我攒攒钱给你也买一个。

我喜欢么?

喜欢的。

可是我听完我爸爸这句话,眉开眼笑的拉住他的手说:嗨,我才不稀罕呢!我就是好奇玩一玩,买回来还要每天练,我才不要。

打那以后,我再也没去邻居家玩过电子琴,也再没提过这件事。

三十年了,我一直记得这个事,记得他听我说被人赶出来时心疼的表情,记得他说他要攒钱给我买。

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最宝贵的东西,比那个电子琴不知道宝贵多少倍。

对于父母来说,坦诚自己家的真实情况,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境,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哪怕是家境很好的家庭,也不是所有东西都买得起。

与其隐瞒孩子,让她无知无觉亦或胡乱猜测,不如坦诚的告诉他,我很想给你买,但是现在家庭条件还不允许,我会努力赚钱,争取早点买给你。在那之前,你要确定的告诉我,你想不想要?

这世上比钱更宝贵的东西是爱,很多时候孩子对于物质的追求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厉害,他会体谅父母,学会爱。这是比学会一项技能更重要的事。

所以,当你遇到那些你无力解决的事时,对孩子对伴侣或者对其他人也好,采用隐瞒真相的方式或者干脆撒谎去跟对方沟通从来都是下策。

真正有效沟通的标准是态度真诚,语言坦诚的告诉对方,我很想帮助你,但是这件事超乎我的能力之外,我暂时无法完成这个要求,希望你体谅。

这个问题真的算我心中的一个痛点啊。我也不是什么教育专家,我就从孩子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故事。

我的父母可以说是很好的父母了。我是家中独女,爸爸妈妈从小就很宠我。但是和中国大多数传统家庭一样,他们认为家里的钱不是小孩子应该操心的事。“你放心,你要什么我们能给的都给”,他们一直就是这样的态度。偏偏他们的小孩我,不是那种被宠坏了要这个要那个的性格,反而是“怕你们对我太好委屈了自己,所以我不敢要了”的性格。

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所有这一切的开始,就是某天我们一家三口和其他几户人家一起去逛街。期间我爸看中了一件皮外套,700块。对那时(2000年左右)的我家来说却是也挺贵了,但也难得买一次也没有负担不起。偏偏一个叔叔逗我,他说囡囡啊,你看你爸一个月工资只有300,他要买700的衣服怎么办?

我当时扳着我的小手指一算,我们家就要两个月没饭吃了,这可咋整啊!哭着就要把我爸拖出店外。可是没拖动,他还是买了。

后来爸爸妈妈有反反复复和我解释,工资肯定不止300。但是具体多少呢?也不愿意告诉一个才幼儿园的小朋友。所以我心里这个坎始终没翻过去,不止300也最多4、500吧……我的想象力只有那么点大。

再过几年家里买了新房子。这是我记忆里我家第一次买房子,搬进我当时住的那个房子时我才十个月大,所以不知道。那时候贷款这个词才刚刚流行的感觉。买房子花了24万,这个数字我清清楚楚,其中十几万都是贷款。

要知道我还是那个以为我爸工资只有300块的人呐!我稚嫩的内心承受着多么大的煎熬!我每个月加起来只有600块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敢欠十几万块钱?他们疯了吗?疯了吗???

后来这个300块的坎怎么翻过去的我也忘记了,总之我慢慢知道了工资至少是四位数的。爸爸也买了车。他们每个月还着贷款,也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我就渐渐地习惯了这种一无所知地过着吧的感觉……

但是这种状态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微妙的平衡,我总是觉得爸爸妈妈负担了很多,我不能要任何日常生活以外的东西,因为好像一点点东西就会把这个脆弱的平衡打破——我们家并不可能有积蓄。所以作为一个孩子,我用自己小小的天平我克制着自己的所有欲望。

有一些印象很深的小事,比如说关于我弟。我是独女,但我爸爸有一个亲弟弟,就是我叔叔。我叔叔的儿子,以下就称为我弟了。每年我弟过生日我妈会给买礼物,小孩子嘛就是送玩具。我妈按着男孩子的标准买玩具,送过他一个滑板,送过一个遥控飞机。需要先澄清的是这个故事里绝对没有重男轻女的成分,我的婶婶也给我买生日礼物,漂亮的小裙子和跟我一样高的芭比娃娃。

但是我小时候是个很男孩子的女孩子,我真的很喜欢滑板和遥控飞机。妈妈给弟弟买礼物的时候是带着我去买的,我知道要多少钱,超级贵。但是我这个人的标准就是给别人送东西的时候觉得多贵都值,但是同一个东西买给自己,想想就算了……

所以我眼巴巴地看着我弟的滑板和飞机,真的好想要啊。但是一想到这是我妈买的,这么贵的钱她已经花过一次,我绝对不能让她花双份的。所以我连喜欢两个字都没有说出口。

后来我叔叔看出来了,他就带着我和我弟一起出去玩遥控飞机。但是这个飞机很难掌控,一开始的时候经常摔。我就不敢玩,一直看。后来我叔叔特意让我玩一次,我果然直接就摔了,当时真的难受得快哭出来了。我弟当然不开心,小孩子嘛他肯定也很宝贝这个飞机。我就一直假装不想玩了。

滑板的故事稍微好一些,我天天惦记着滑板,扭扭捏捏,几个月之后还在想它。我爸妈就终于察觉到了,又去给我买了一个。我真的很肉疼,因为觉得很贵,但是真的很开心。现在这个滑板还在我家里,偶尔还出去滑。很多年后我问我妈滑板到底多少钱,她说100多。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100多块钱把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委屈了好几个月,但是当时真的觉得很贵。

说到此处我觉得很多事情也怪我自己。我是真的很矫情。除了滑板和遥控飞机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比如每年的生日蛋糕,比如18岁的高跟鞋……我爸爸妈妈很尊重我的意见,他们什么都会问我。今年生日想怎么过呀?我:不过。18岁生日想怎么过呀?我:算了。其实我心里什么都想要,我最大的愿望就是18岁的时候想要去买我人生的第一双高跟鞋。但是这双鞋我今年24岁了还没去买。因为高跟鞋我平时真不穿。不管我在矫情的深夜里想到错过了这无法挽回的18岁的时候哭得多么狠,第二天起来我还是花不出去两三百块买一双不会穿的鞋。然后下回想起来了接着哭……

就是作嘛。

话说回来。再之后的重大经济节点就是家里的房贷还清啦!我欢呼雀跃了没多久,爸爸妈妈就贷上了新的款买了另一套房子。那时候我高中了,理解贷款买房的意义了,所以感觉上比上一套好很多。但是我扣扣索索的毛病已经成型了,高中里没什么能花钱的地方,只有学校食堂吃一顿晚饭要自己刷卡。就这一顿饭,吃5块还是5块5 ,我天天算着。哪天吃到6块我会有沉重的心里负担。就是从小这种家里没钱的印象让我的内心定了型,老是在算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

高中还有一件事情让我很伤心。当时我们学校有一个机会,在假期去美国游学两周,费用大约是三万。我内心其实是想去的,但我同时也确定自己是不会去的,因为要3万,我觉得贵。但是因为机会难得,学校有组织一个面试,我和父母都认为我可以参加,就算锻炼一下也好。我很认真地准备了面试,表现得也很好,老师们都称赞了我。但是我也在最后环节,以游学时间和补课时间冲突为由,告诉了老师我不去。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班主任叫我们几个参加了面试的人出去公布结果,但是我一去他就让我回去。说我爸爸妈妈给老师打过电话了,说我不去。

那一刻我真的是难过的,委屈到不行。我们确实在家里已经达成了不去的一致共识,而且我也这么和老师说了。但是爸爸妈妈给老师打这么一个电话,是什么意思?我感到他们在求一种万无一失,怕我没说清楚,怕我擅自说要去。就给我一种,我们家是绝对绝对没有这3万块钱的感觉。

所以本来长到这么大我内心的贫穷感已经好一点了,但是这件事把我一夜打回原形。

再后来我上了大学。这真是我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我从来不知道过日子要花这么多钱!!!我是一个5块5吃晚饭都有罪恶感的人,10块钱一盒的西瓜你要我怎么下的去手???结果就是大一大二我过得真的好奔溃啊,什么都好贵好贵。

印象最深的是哭了两次。

第一次是大一的第一个国庆节。我大学是第一次住校,超级想家,所以国庆节非常想回家。但是一查,回家的火车票要800。再一想,我回学校还要800。完了,1600,我回不去了……

我觉得这是父母不告诉我家庭经济状况对我产生的最大的负面影响,我脑袋里根本没有“贵但是需要”这个概念,我的条件反射就是“贵就是不行”。

所以我没办法了,抱着电话哭啊,妈妈我回不来了。我妈听我哭在电话另一头跟着哭,然后直接帮我买好了火车票。

第二次是大四了吧,因为要换电脑。这时候我已经成长了,800块的事我已经不哭了,但是电脑要8000……除了哭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后来又是我爸给买的。

我整个大学过得最开心的是在韩国的半年。我不是喜欢韩国的意思,我是喜欢钱的意思。当时我们学校和高丽大学有一个交换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项目,我不用交对方昂贵的学费,反而每个月可以拿1100美元的奖学金。这笔钱不仅可以支持我在韩国快乐地吃喝,还可以到处剁手。最后我回来的时候长胖了4千克,带回了满满两大箱的化妆品,还攒下了3000人民币买了一个小单反。啊那日子真的太快乐了,简直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带给我的快乐。我觉得这么说我爸爸妈妈会很伤心,但是真的,我二十年来在中国还从没有过过这么没有负担的生活。我真的差点不想回来,如果祖国爸爸还能给我发钱的话……

回来之后我就一直惦记着去留学。其实本来也在考虑的,这对我的专业来说也是一个出路吧。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出了花大钱的决定。因为我回来之后发现——我奶奶家拆迁了——并没有赔钱但是可以低价买大房子——我爸爸妈妈买了大房子——我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一起在城里给奶奶买了房子——我家还有那套房子卖掉了——装修新买的大房子花了70万——我爸爸妈妈又买了一套新房子……

总之一套乱七八糟我可能写错了时间顺序的操作中我得出了结论——我爸爸妈妈真的还有钱。

(顺带说一句这70万竟是我在我家这几年错综复杂的经济大事件中唯一得到的准确数字……)

我认真地和我爸妈表达了我想出国读研的意见。他们表示尊重我的意见。然后我妈开始攒钱。

她真的攒起来了?!

直到今天,我已经被南加州录取了。其实我收到了很多offer,但是南加州大学给我一年20000刀的奖学金,我就实践了我说过的“哪给钱多我去哪”的flag。

即使这样两年还是要花八十几万。

我为这八十万天天都在来来回回地跟我妈确认,你们到底还有多少钱?留学实在是很大一笔支出,我有很多学校可以选,我非常希望我妈和我说实话。我希望在这么大的一次选择上他们能让我知道家里的情况,让我理性消费。如果我们掏空家底一共就80万,那我肯定不能去,我总要给家里留一点积蓄的。因为他们的讳莫如深,我一度觉得我只能选择所有录我的学校里最便宜的UIUC(70万2年)。到后来英国UCL(50万1年)的录取通知书姗姗来迟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命运几乎就注定了。直到我流露出了“我就是在选最便宜的”的倔强之后,我妈才终于松口告诉我她有更多的存款,即使90万的罗德岛也可以去。我才终于选择了综合性价比高一点的南加大。

我完全不能理解,我都24 了,我要花掉家里80万,我爸妈到底是什么理由无论如何也不肯告诉我到底一共多少钱呢???到底是什么天规天条拦着他们呢????????

我在画作品集的水生火热之中还因为太贵没舍得报托福培训班,二刷没过只好三刷的时候,听说我爸正好用相同的价钱买了个单反镜头,你说我什么心情呜呜呜……

我到底是为什么要给他们省钱呜呜呜呜呜呜呜

好啦乱七八在说了这么一大堆,我总结一下。

1。爸爸妈妈真的对我很好,我一点也没有怪他们的意思,我非常非常爱他们。

2。但是这种“绝不告诉小孩家里有多少钱”的教育方式确实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最简短的总结就是——让我失去了正视自己的感受的能力。

我在常年的隐忍和克制中养成了习惯,常常需要仅仅因为一个小孩眼里的“贵”就放弃明明很喜欢的东西。这到后面就演变成了一种“我的喜欢不值钱”的心理。我现在遇到任何喜欢的东西都很轻松地就可以走开,遇到喜欢的衣服并不想买,遇到喜欢的物件并不想拥有,遇到喜欢的人也并不想在一起。我很习惯远远的看,然后忘记,这才是对待喜欢的正常模式。

我很羡慕那种能因为喜欢一条裙子吃一个月土也要买的姑娘,没有任何东西能勾起我那个程度的喜欢了。

我现在就想好好读书,好好挣钱。等自己挣了钱,或许在很普通的某一天,就像很多年前去逛街的那一天一样,我会遇到一样东西,我会想,好贵啊,但是我喜欢,我要买。

那一天这一切就都释然了吧。

以上。

我想起我小时候,大概是小学5年级开始,老妈每月发了工资,把钱放在桌上,用张纸写着:菜钱××元、水电××元……储蓄××元……如果有剩余的,就会分给我一点,如果没有,那就会跟我说:没钱了,这月没得你的。

我也从不会有无理要求,有时候实在想买什么东西,就去找老妈商量,我老妈就会拿出那张纸,再算算,要是能从某个项目里挤出一点,那我就去买,要是挤不出来,那我就不买了。

同学有好玩的好吃的,我会羡慕,但不会觉得我也一定得有,因为我妈工作那么辛苦能挣多少我是知道的,我们家一个月的生活开销我也是清楚的,存了多少钱我也知道,老妈也早说过存着的钱只有在家里有大事时才能动,不是给我乱花的。

后来老妈的收入上涨,家里渐渐有了富余,老妈给我的零花钱也多了,她说:“养你不成问题,供你读书也不成问题,你只管使劲读,不过糟践钱的事情是做不起的,咱没那个钱。”

我一直就老老实实上学,过着普通女学生的生活,对钱一直很清醒,不会乱花,也不会抠门。

有次假期回家,背了一个新背包,也不是什么牌子货,300来块钱,我妈问哪来的,我说省生活费买的。我妈说:“你要什么跟妈说,能买的我会给你买,你不能乱收人家东西,知道不?还有别省饭钱,我养得起你。”我说老妈给买个香奈儿呗,她问什么东西?我说两万块钱的包包。我妈说:“刚才说的不算,我养不起你。”

再后来她做生意发财了,我也工作了,她会告诉我她有多少钱,告诉完了就说:“你成年了,老娘的钱跟你没关系。”哦,那就是我们共患难了现在不能同富贵了呗。老妈表示:贫富差距太大的话就不方便同富贵了。

后来生意不好做 ,又没钱了,然后市场回暖,她又挣到钱了,这些我都知道,她的银行卡余额从不瞒我。她有钱时送我的那些东西我收得心安理得,她急需用钱时我的全部存款交得干脆利落。如果她什么都不告诉我,我怎么和她共患难……共患难?

现在我也有女儿了,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告诉过她我们有多少钱,还帮她换算成能买多少个肯德基甜筒来帮她理解,她对100以上的数字没概念,只觉得我们超有钱,因为可以买超级多甜筒。然后我开始逐渐告诉她,我们每个月必须要花多少钱才能生活,都是花在什么地方,为了这些钱,我需要付出多少劳动。

她5岁的时候和我在家门口吃面,老板说12块一碗,她说:“怎么那么贵,我昨天吃的面条才8块。”说完还回头问我:“8比12少对不对?”老板乐了,说他家卖的是牛肉面,还可以多给她一些牛肉。面条上桌,真的比别人的肉多。

她的压岁钱都是自己保管,放在她书桌抽屉里,今年数了数,已经有5000多块钱了,我给她一张银行卡,带她去存钱,告诉她银行的一些常识。她问:“为什么我的钱要写你的名字?会不会成了你的钱?”嗯,我倒是想。我说:“密码是你的生日呀。”她说:“密码你是知道的,卡的名字也是你。”然后她把卡放进自己的包包,说要把卡收好。我说:“我拿着身份证告诉柜台里的阿姨卡丢了,然后就可以把钱取出来了。但是我不会未经你同意就动你的钱。”她对这件事非常恐慌,跟我确认了好几次我是否可以信任。

她说她的钱要存着上大学,我说上大学的钱我会出;她说她长大了要买电脑,我说你上大学了我给你买;她说她长大了要买房子,这个我就帮不上忙了,我的房子是我的,她的房子还是要她自己买的。

她对钱很佛系。她洗一次碗能挣5块钱,一个月挣到20块钱就不洗碗了,说钱够了。有次逛超市,我说你有什么要买的吗?她想了想,说没有,果然什么都没买。她也会请好朋友喝酸奶,在校门口的甜品店买好吃的总会给我买一份。这也是我生酮减肥总是失败的原因。

我有天说我太累了我什么工作都不想干,她噔噔跑回房间拿了卡给我,说你放个假吧,我的钱都给你。我感动得老泪掉下来。

我觉得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真的关系到每一个人,家里的人都有知情权,不想告诉孩子的,是有多不信任孩子?

隐瞒家庭贫困想让孩子无忧无虑的,除非能迅速脱贫致富,要不终究是瞒不下去的,等孩子需要留学买房花钱时,发现真相的孩子再不能无忧无虑了。

隐瞒富有的,孩子不敢和小伙伴一起买玩具吃零食,甚至不敢参加春游,当孩子已经错失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后,突然发现家里有钱,买得起当年那些玩具那些零食,他会喜悦还是悲伤?当他因为贫穷而克制自己时,他以为他在和父母一起担负家庭的责任,最后却发现只是个谎言,这不仅会悲伤,还会悲愤吧。

不要以为所有事情都会按照自己预想的那样发展。

别高估了自己,别低估了孩子。

隐瞒行为受害者必须强答,把我的耶鲁麻省理工学位还给我!

先上结论:必须说!了解情况和败家子没有必然联系,前面是信息问题,后面是你的教育问题,两码事!不要低估孩子,假设他知道后会败光你的万贯家财。

受害经历:乖巧懂事的我被我家“财政情况”换跑道

十几年前,一个煎饼才2块钱、大家普遍还在用诺基亚的时候,大四的我站到了一个人生岔路口:出国还是保研,人生就此翻转。我家父母都是五线城市国企普通职工,非独生子女,父母要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省吃俭用型家庭。所以我懂事也很早,从来不去和同龄人攀比,专心努力学习。爸爸为了多挣点钱供我念大学就副业炒股,妈妈后来自己出来做了点小生意也很一般。

爸妈从没明确说过“赚钱辛苦、我们家不富裕”这句话,但十几年的实际感知就是这样啊。这句话帮我在大四的时候做了个选择。

本人北京重本,当时学术前途一片光明。咋说呢?本人不喜自夸,以下文字只想说明彼时的客观情况,理解问题里那句话的作用。当时是班级公认必然去美国名校读博后成未来大教授:1)GPA全班第一;2)大三就有非常好的论文出来,当时的导师直接说“博一的学生都未必能写出这个”(该导师现在已经是厅级,常进海里做汇报);3)我系出口很好,是美国前20非常喜欢录取的学校院系。

我自己其实也非常喜欢学术道路,年轻时心气高,自己心里居然还在想“以后拿个诺奖给中国人长脸吧”【现在想想,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确实没有什么意外,拿了麻省理工、耶鲁、杜克等几个学校Ph.D的录取通知书,同时也已经国家公费保送了研究生(特殊情况,没有占用其他同学保研名额,所以不用喷我)。但问题来了,录取里最好的是半奖,也就是只免学费,生活费还是要自己打工或家里给来解决。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一年生活费要1.5-2万美元,那个时候汇率还是8左右,就是12-16万人民币,博士一般5年,算下来就是60-80万人民币。在一个煎饼才2块钱、北京北三环的房价才三五千的时候,这是好大一笔钱。那个时候互联网不发达,出国回来的人极少,对国外生活的了解极其有限,于是就不停地担心最坏情况“万一我找不到工作挣钱,岂不是这么多钱都要家里出?”

一直如此懂事的我,想着家里经济情况不怎么好,也就压根没跟家里提美国录取这事,直接选了保送研究生,每年只需要交1000块床位费,国家还每个月补贴60块钱,两年选择毕业就可以给家里挣钱了!

自此,人生完全走上另一条道路,职场打拼。两年硕士毕业后经过激烈竞争,干了当时毕业生最追捧的投行,干满两年有了些积蓄,还是心有所念想出去看看于是重新申请,但我那时很清楚学术道路是回不去了,因为最好的时机已经错过(美国的PhD不是很看重国内念的硕士和工作经历,即便申请上了也只能从头念,还是5年,也就意味着我之前2年国内硕士和2年工作经历都没啥用),只能申请个硕士开阔下视野了。

期间一直内心抵制去回忆这次选择,说白了还是心有遗憾,所以更是跟家里只字未提。

虽然还是拿了一把牛校录取,最后去了哈佛念,毕业后回国创业啥的也算有所成就,但毕竟是离当年那个“要拿诺奖”的傻小子越走越远了。不过说到底,在哈佛念了书之后,当年没去念PhD的遗憾终究是淡了不少,也才算真正放下了。

---------------------我是优雅的转折线,下面刹不住,先休息一下-----------------------

但故事没完!神转折在毕业那年的5月,把全家接去美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之后一起美国疯玩了将近一个月。走到华盛顿白宫前那个广场的时候,一家人都很放松,我就把大四这个事跟妈妈讲了,老妈半天没说话。我没有想到老妈的反应,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心里的坎儿都过了,也不停地给老妈详细说过其实现在也不坏。

白宫前面的一个广场,这个地方我要记一辈子。老爸忙着摆拍,我和老妈在一边说了大四那个事

到晚上回了酒店休息了一会儿后,老妈把我喊出来了,跟我说了下面一句话,我当时差点背过气去:“你当时为什么不跟家里商量?其实老妈做了这些年生意,前两年需要的钱家里是可以拿出来的,后面几年我相信你自己可以找到办法的。”

什么鬼!家里那些年不是一直经济紧张吗?不是说老爸炒股亏得一塌糊涂吗?不是说老妈生意不好做吗?说好的家里情况最多供我读完研究生呢?!你们可以想象我当时表情有多精彩,千言万语被堵在嘴里说不出来,我妈看见我表情更是一脸疑惑,这是咋了。。。真希望当时有人在旁边拍下来。。。

妈,这钱藏那里为啥当时不在北三环买套房?!

到现在我都不想去细想这件事,更别说去想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留给大家评述吧,但结论就是:即便家里很富,情况也要跟孩子实话实话,但是也要用实际行动让他知道赚钱不易。烧脑点说,富裕和败家子之间不是等号,也没有因果关系。富裕不富裕是客观情况,必须让孩子知道;而是否勤俭奋斗、是否败家子,这个是金钱观、财富观教育的事情,但因为这个教育国内一直缺,像性一样回避,所以才会有把两件事混淆的结果。这是两件事,都要做,混同起来就会产生一些你不想要的结果。

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发现很多时候以为是自由意志自己决策,其实环境和家庭早就影响了你的思维习惯了,你的决策只是那些思维的延伸。这种点还有很多,自己现在有了孩子就逐一反思过去,也和奶爸宝妈们交流这些,感兴趣微信说,baishu34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批发频道